成长环境是个比较大的说法,包括所处的大社会环境、原生家庭环境和地理环境等,塑造了每一个不同的个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越长大也越觉得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大,尤其是人生观、世界观、金钱观甚至是恋爱观。每当自己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或者出现某些问题时,似乎都能从父母身上找到对应的印迹,以前有时候拼命地想摆脱这种环境,现在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要不要做出改变决定权在自己手中。如果25岁之前生活有不如意的地方,可能确实和父母有关系,但是25岁之后,就只能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了。
大哥1981年生,比我大11岁,一直是我的榜样。那个时候家里特别穷,可是人穷志不穷,大哥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后来还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但因为家里穷掏不起学费就无疾而终了。那时姑姑在县城里当公务员,奶奶说让姑姑救济一下,姑姑说男孩子要上什么学呀,随便学一门手艺就行。哥哥后来真学成了一门手艺,做了小买卖,还在姑姑待的那个县城里地段最好的地方买了房子。可是他从来没有埋怨过姑姑(也没有什么可埋怨的,只是我觉得那个年纪心智不成熟的人就会选择埋怨一辈子甚至会老死不相往来),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大哥真的从白手起家一路走来,父母经常说他们什么忙都没帮。大哥身上就是有一股子自强自立的劲,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毫无疑问老妈身上也有那股子劲。
可是妈妈只注重眼前利益,只要是需要投资的事情,坚决不干;只要是能给现钱的活,就可以干。对待做生意这件事畏手畏脚,当然一定程度上地影响了我们三兄妹对金钱的态度。
孝顺这件事,大哥也做得很到位。爸妈渐渐年纪都大了,不时就要上医院,都是大哥领着上医院做检查、买药,从来不推脱。我和二哥常年在外,不能时常陪伴父母左右,大哥对我们依旧很好,在我遇到经济问题的时候二话不说就给我转账。
一样的原生家庭,教会了我们一样的自强自立。相比大哥,我出生的年代家里条件已经好了很多,我在家待的时间也要短一些,12岁上初中就进了县城开始住校,与同学老师接触更多些,觉得外面有很多牛人,也发现了不同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态度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点。因此我的心也更大些,过年的时候妈妈、哥哥和我在讨论如果丢钱了会是什么心情,妈妈肯定心里很难受同时碎碎念再把之前走过的路重复一遍(即使希望很渺茫),哥哥也会很难受但是过几天就没事了,我就比较粗线条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当破财免灾吧。
地理环境主要影响人的饮食习惯、语言习惯和生活态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刚来冰城的时候,发现食堂的菜都很重口味,重酸、甜和咸,当地人酒量也相当不错即使两个女的吃顿饭也能喝上八九瓶,起初会觉得不可思议,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这是气候的选择,长达7个月的冬天(第一年的10月份至来年的四月份)使得当地人不得不吃重口味的饭菜多喝点酒储存能量。夏天早上两三点天就亮了,冬天下午三四点天就黑了,大街上几乎没有夜生活,气候冷使得东北菜馆里生意非常红火,三五好友喝点小酒唠唠嗑,因此当地人个个都特别擅长聊天,也很风趣幽默,生活比较闲适安逸。
虽然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但我还是觉得主观能动性作用更大,毕竟成事在人。
自己的感受,先写这些吧,还需要补充和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