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孤独(wm197049)
尽管有无数先哲大智讲过孤独的妙处,但是真正尝过孤独味道的人并不算多,因为人们只初识孤独的孤单与寂寞,并未懂得孤独的意义,不曾享受孤独的美。
这就是孤独的脾气——不是每个人都会懂得的。
当一个人的身影被夕阳的光辉拉得越来越长,当一个人埋没在黑暗中,当一个人在月光下越走越远,当一个人静静躺在床上,当一个人随意迈步田野,请你悄悄地,千万不要去打扰他;即使你对他的行为有一万种猜测和怜悯,请不要发出任何声音,因为他是个孤独的人,孤独的人并不悲哀。
同时,他是个思考的人,他也可能确确享受着此时的美好时光呢。他肯定是个强大的人,请不要估计他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的灵魂,他,也许正在走出浮浪繁华,他正走向自己呢。
这往往就是孤独的样子。没有多少人享受过孤独的美好,也没有几个人懂得孤独的博大。孤独的人,往往是强大的人,能够沉溺在孤独里的人,他本身就是个丰富的世界,他享受着自己的思考。
可怜的人是群居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找一堆同伴。他们需要集体的力量,我并不蔑视集体的力量,甚至赞赏集体力量的伟大。也惊叹集体协作的成就。但是,如果单从思考来说,我认为群居的人是没有思考的人。
如果把每个人都比作一个圆心,那他的思考就是半径了。两个人聚在一起,能够水乳交融的,就是他们的交集,久而久之,他们两个圆不相交的部分,就会淡漠,甚至消失,代价就是,他们交集部分越来越明显。那么,你想想三个人常在一起呢?四个人呢?五个人呢?无数人呢?
最终每个人就“泯然众人矣”。“你”就越来越不是了“你”,而“你们”却越来越成为了“你们”!因为共同的利益要求每个人都需要“求大同而弃小异”,舍弃独立的思考的光芒而磨平个性的多样的棱角。
所以,好多时候,孤独当成了被遗弃的代名词。
但是,孤独绝不仅仅如此!
人们害怕孤独,担心与众不同。行为上厌弃离群索居,喜欢拥拥挤挤,思想上往往求同排异,不齿特立独行。这也是群居惯了的人们的特点,他们需要肉体上尤其思想上相互取暖,而深层次来讲,他们的心灵是孤单的、寒冷的。
他们害怕孤独。害怕孤独而寒冷、孤独而微弱、孤独而被摒弃、孤独而无爱、孤独而衰老、孤独而无人问津,孤独的人内在是自觉卑微的人。
恰恰相反的是,喜欢孤独的人是饱含热情、强大有力、友爱有情、积极努力、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是从内而外看世界的人。而害怕孤独的人刚好相反,他们由外面的世界瞧见了内部微不足道的自己,越发顾影自怜,于是掩光韬慧,悲哀地祈求大家的认可。
孤独是温情脉脉的,它不被所有经过孤独的人所能够赏识。当你仔细品味孤独的时候,会发现它最有情意,它又是淡雅不浓重的,好比未甜之甘,未炽之暖,需要小心,你得仔细。当一个人静心的时候,孤独才会悄悄降临,只有足够的耐心,也就是说耐得住安静的人,才有缘孤独,浮躁狂症患者是见识不到孤独的。他们安静一会儿就会难以忍受。
孤独时,思维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时间也会彻底成了一种资源,慢慢在你身前流过,而身体的感官也会变得敏锐和细微。作为动物的灵性,作为智者的思考,悄悄近你而来,你渐入佳境了。
极端喜怒哀乐,对人的心智来说,都是一种被动的磨损,当大喜大悲来临,心智便会钝拙起来,孤独时候那种清晰敏捷的感觉瞬间就离你而去了。不是安静时候爆发的情绪,都有狂躁的成分,比如群聚时候人们的欢躁,往往夹杂了更多不理智的成分。
对一个人来说,他越能沉溺孤独,他越可能有力量,因为他看世界的本领是由内而外的,于是也就世界为我所用,我为世界接纳。那些不堪忍受孤独的人,天生的害怕孤零零面对这个世界,他骨子里是无力娇弱的,他总想做成某个团体的某个分子,消失了自己的存在,附庸于一种新的方式,于是,他们越来越怕被抛弃!
真正全面的孤独,很美,很珍贵,能够正确面对孤独,才是做自己的开始。(wm19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