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来谈一谈自律形成的阻碍是什么?谈这个话题之前,要先学点儿知识,请你配合我一起做个实验,什么都别做,现在闭上眼睛听,我念下面的这三组词。第一组:阳光、沙滩、海浪、海鸥、椰树小岛。第二组:白光、雪地、雪山、围巾、雪糕、雪花。第三组:雨伞小巷、细雨青苔,白墙黑瓦。现在请你睁开眼睛回忆一下,刚刚的第一组词里有海岛这个词吗?你是不是模模糊糊地觉得好像是有,对吗?没有对吧。好,如果在我第一次问你的时候,你回答了没有?恭喜你,你没有被你的大脑骗到,如果回答有也没关系,因为你跟绝大多数的人一样,被你的大脑骗了,很正常的现象。
我们的大脑在储存信息的时候,是不会原封不动的把所有信息都存下来的,它会提取关键词,然后把这些关键词存下来。等我们要回忆这些信息的时候,大脑会把这些关键词拿出来,编一个新的故事给我们听。比方说刚刚你听到的第一组词全是跟海岛有关的东西,这时候你的大脑不会记下每一个具体的词,而是会存下海岛的样子。所以当我问你,你有没有听到海岛这个词的时候,你的大脑会找到海岛这个形象,然后就告诉你好像是有的。
你是不是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的记忆常常是不,准确的,它会丢掉很多的细节,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自律形成阻碍的第一个元素。曾经我们自认为很有代表性的记忆是错的。举个例子,我们的孩子平时有些懒散,做事情拖拉,很多时候说了不算算了不说,没有信用。这些关键的环境呈现可不是同时呈现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交替,或者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可是在我们的大脑记忆当中,会自动把这些关键词合成在一起。
我的孩子不自律,不自律成为了我们心中对孩子的一个标签,这就是孩子自律形成的最大阻碍。知道了这一点,那么就请先把我们对孩子的评价,也就是这个标签先拆了它。
好阻碍的第二要素是什么?我们会本能地联想未来。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本事,是因为我们的脑袋里住着一个魔术师,这个魔术师,他的名字叫想象力。我们联想未来的时候,就是想象力在大脑里变魔术的时候。心理学家用了一个实验,证明我们的大脑会自动想象痛苦。心理学家把志愿者分成了两组,他告诉第一组志愿者,在三秒之后,他们会受到20次强电机,同时呢,他告诉第二组志愿者,在三秒之后,他们会受到20次的点击弹,其中17次是轻微的电击,只有三次是强电机。但是这三次强电机是随机的。我们发现跟第一组志愿者比起来,虽然第二组志愿者接受的只有17次,电机是微弱的啊,只有三次是强的,但他们的心跳会更加的强烈,出的汗也更多。正是因为这些志愿者在等待未知的强电击的时候,他们的大脑自动想象出了很多的痛苦。我们的想象力,有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开心的体验,比如说在我们想要做旅行之前,会想象我们目的地的蓝天白云,还有我们舒适的享受过程,但是我们也会想象一些不开心的未来,比如说我们的孩子考试了,考不好怎么办,去不了好学校怎么办,被老师叫家长怎么办,这一系列的怎么办,都带给我们一个麻烦,这个麻烦就是我们的想象力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力。
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力呢?人为什么要联想未来呢?咱们之所以会联想未来,常常是为了计划和面对未来。比方说如果你周末有一段时间,你自己可以自由的安排时间,为了更好的计划,这段时间怎么过呢?也会在大脑当中提前想象一下,如果用来看书会是怎样的,出去走走。你把这些场景想完了,才会去做决定,可是呢,这只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大多数的时间我们联想未来都是负面的,为什么要这样?联想未来一方面是为我们做计划用的,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所用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想象未来是负面的,在想象未来是负面的时候,我们就启动了防御性的悲观心理机制,这个机制会让我们对未来发生的困难进行高估,产生焦虑感,这样做实际上是有好处的,它会激励我们做好充足的准备,来全力的应对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我们的大脑还专门进化出了一个部位,用来负责计划未来,防患于未然,这个部位叫做额叶,有神经学家发现额叶受损的病人在智力、记忆力等方面都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就是不能计划未来。他们知道一加一等于二,也记得自己曾经知道的所有事情,但当医生问他们明天的计划是什么的时候,他们没办法做出来。
人之所以喜欢计划未来,就是因为人喜欢掌控未来的感觉。如果未来跟我们的计划一样,我们就会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感到很满足。这种掌控感要得到满足的结果,也有实验去证明。有一些研究员买了十几株植物送给了当地养老院的老人,他们告诉其中一部分的老人,拜托他们给植物施肥浇水。同时呢,研究员也会告诉另外一部分老人,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会负责照顾这些植物。一段时间以后,研究人员发现,负责照顾植物的大部分老人心理状态会更健康,这完全是因为老人在照顾植物的同时,享受到了控制未来的快乐。讲到这里,自律形成阻碍的第二要素就呈现了,我们想要掌控一切,当孩子做出的很多行为和我们预期的不一样,和我们的标准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就想掌控了,如果不掌控,我们就感觉不。如果失去掌控,我们就很难得到满足,这个时候我们很难以去克制自己不替孩子做决定,也很难去克制自己不去打扰孩子,用他的节奏做他的事儿。这也是孩子形成自律的很大的阻碍号。
第三点是什么?还是从一个心理实验说起。有两名志愿者和一位心理学家,他们在一起做了这个实验,其中第一个志愿者会接受心理学家的测试,来评估自己的个性好不好,心理学家当场就会做出反馈,不过这个反馈是假的,因为心理学家毫不留情地会在反馈里面批评这个志愿者儿。第二个志愿者的任务是什么呢?他的任务就是围观心理学家批评第一个志愿者,看他怎么能接受这个测试,怎么拿到结果,怎么被骂的体无完肤。听完实验介绍之后,你是不是觉得第一个被骂的实验者会更难受呢?在我们直觉的想象里边,应该是第一个实验者会更难受,毕竟他被当面骂的那么惨,但是实验却发现第二个围观的志愿者会比第一个被骂的志愿者,更讨厌,那个心理学家,也就是那个围观的志愿者在实验里的情绪。更难受,更激动,这个实验结果和我们的想象完全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个志愿者面对严厉的批评,他的确是面对了更激烈的痛苦,但是这么大的痛苦就像是敌人全面的进攻一样,这时候他的心理免疫系统被启动了,监测到这样的进攻之后,会积极地调兵遣将,提高心理防御能力,来降低这个痛苦给自己带来的伤害。而在实验室里面,第一位志愿者的心理免疫会被激发出来,这样一来他感觉到的痛苦会很少。志愿者呢,因为没有正面承受激烈的痛苦,这时候他的心理免疫系统并没有被激发,所以围观的志愿者反而觉得这个心理学家太残忍了,我真讨厌他,他真的让我很难受。这都是因为小的痛苦并不会触发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也不会让我们来防。而大的痛苦才真正的会激发我们形成这种心理免疫系统,激发我们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说到这儿我们就发现,当大的痛苦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会帮助我们积极的去面对,当人能够积极的想办法去面对痛苦的时候,承受的心理打击就会更小。说到这里,自律形成的阻碍的第三要素出现了,因为想要减少自己的痛苦而替孩子做决定。比如孩子考试之前我们非常紧张,甚至说比孩子还紧张,考试的时候我们宁可站在学校门口等着孩子来缓解自己的焦虑,也不愿意去好好的做自己的事儿。这其实就是因为孩子深陷再大的痛苦之中,他的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了,孩子并没有太难受,可是那个旁观者的我们受不了。看到了吗?孩子的自律真的是被我们阻碍的。
对于这三点我们做一个回顾,自律形成的第一个阻碍就是我们曾经自认为很有代表性的记忆都是假的,请务必拆除对孩子的各种评判标签。
第二个阻碍是我们想要掌控一切,以保证自己的安全感,所以我们要放下对孩子做决定这件事儿,更不要去替孩子承担责任。
而第三个是加强版的,让我们放弃替孩子做决定的选择,因为我们想要减少自己的痛苦,而不是让孩子成长的更优秀。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今天的第二个知识点,自律形成的动能是什么?我们分为各个年龄段进行解读。
第一个年龄段就是学前段五到七岁这个阶段,孩子这个时候呢,是很自由的。虽然一年级孩子不知道习惯和学习是什么,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有自律的要求了。比如说他们在吃饭、阅读,还有一些自己的生物钟当中已经有一些规则意识,上学要跟老师互动,要回答问题,要跟同学之间互动,这些他们都知道。而且他们还会跟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走在一起,主动跟他身边的朋友进行学习。
我记得有个妈妈找我说,孩子有很多坏毛病,先是出现了骂人这件事儿。其次,总是动手动脚的,他觉得是因为他身边的那个小朋友有这些坏毛病,所以孩子也学会了。那我该怎么办?我就告诉这位家长,孩子是在通过他身边的小朋友学习他不会的,或者是他曾经没有尝试过的行为,你越是阻止他,越是在加强他的学习,就会变成循环往复的过程。如果想让他改正,不如让他尽兴地把这些体验做完,做完之后没意思了,他就不做了。家长有些半信半疑,但是在我的建议下,他还是坚持了,完全忽略孩子跟那个孩子习得的这些习惯,相反在孩子不做这些习惯的时候,给他正向积极的赞美,认可孩子。让孩子越来越感受到自己去学别人身上那些自己没有的东西是很重要的,自此孩子的自律就形成了。
作为一个自律学习的好孩子,诞生的第一步就是能够主动地从身边的资源当中获取自己不知道的信息,扩大自己的认知面,这就是自律的第一步好。进入了小学阶段,我们分开年龄说一年级,我们通过几个部分来阐述习惯、兴趣和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