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03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4万亿元,同比多增3054亿元。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7.02万亿元,同比增长8%。
看到这个话的时候,很多稍微懂一点经济学原理的人心中大喜,尤其是中产阶级,M2的增速下滑意味着印钱的速度降低了。
但是从普遍意义上来说,M2到底意味着什么?
M2称之为广义货币,有一大串的科学解释,但是对于我只有一句话人话——全社会货币总和。
其实从经济学理论上,货币本质上是应该无限增加的,而是有一个恒定的范围才算是好货币,这也是当时比特币刚出来的时候,能够吸引很多人的原因,因为比特币说了我是货币数量恒定的,其实这个是不可能的。因为能够恒定的东西基本上就好像游戏币一样。真实的市场间货币是不会恒定的。
为什么货币不会恒定呢?这里面存在几个比较拗口的讲法,我就简单点描述吧,货币本身是不存在价值的,存在价值的是用货币为工具去衡量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劳动力,类似于搬砖一天200块。然后将这些劳动力折算成商品价格以及必需品价格。比如说搬砖一天200,去炼钢一天几百,综合成本一平米房子的建筑成本就是多少之类的。
然后就是货币流通的价值,所谓不流通的货币都是垃圾,因为货币只有流通才会带来交换,便捷的交换,所以流通中也会导致一些价值的存在。
比如说银行现在做的生意,你不用的钱存在银行,银行给你1.75%的利率,然后,别人要开工厂,银行再借钱给他开工厂,给他的利息就是8%。那么这个中间的利润就是银行再货币流通中赚的钱。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生产力不是恒定的,所以导致了货币也不可能恒定,为了保证货币价值(汇率)稳定那么就会出现印钱的玩法。
印钱其实就是变相的贬值,这是一个肯定的答案,那么为什么过去十年里,中国印了快100万亿,但是人民币却升值了很多呢?
理由其实很简单,那是因为过去十年里,美国完成了三轮QE说白点就是印了三波钱。你不印或者是印的少点都会导致币值上升。何况过去十年全球都在印钞也不是中国一家,所以导致了过去十年基本上是货币上的对比战。
那么问题来了,就是按照官方的数字,M2的增速降到了8%了,那么M2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呢?
答案很明显是增加了,那么增加的到底是多少呢?
我们对比了一下过去几年的数据:
2015年中国的M2总量是139.23万亿。
2016年的M2总量是155.01万亿。
17年的M2总量是167.7万亿。
而18年至今,M2的总量已经达到了177.02万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增速是在不断下滑的,但是货币增长并没有减少,甚至货币每年都是增加的。
比如说今年6月份M2是177.02万亿。对比17年全年来说,这半年已经增加了快10万亿货币了,考虑到才过了一半,今年货币就算再紧张预估M2也得是16万亿甚至是18万亿的真实数值的上升。
那么为什么钱不断的变多增速还在不断的放缓呢?
理由很简单,小学数学学明白就懂了,分母不断变大,分子不变的情况下,答案是越来越小的。
所以M2增速放缓并不是央妈不印钱了,也不是央妈少印钱了,是M2社会总量基数太大了。
就好像09年的时候,那时候四万亿的基建计划发布,当年的M2增速达到了27%,看着这个数据很恐怖吧!但事实上,当年M2总值其实只增加了13万亿。
大家要知道四万亿当时一年才印了13万亿,而我们18年的今天半年就增加了将近10万亿,也就是说,我们基本上在过去的十年里,年年活在四万亿的大刺激当中啊!
如果现在来一次27%的增速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按照17年的货币总量167.7万亿乘以0.27。那就是等于要一年印45.28亿才能够达到这样的增速。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总基数越来越大,所以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中产阶级还是老百姓都要理性的去看待这个经济数据,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实际发生量也就是净增加数值而不是去听某些连经济学原理都没有学过的记者们狂吹M2增速下降的事情。
另:近期几个数据要注意,一个是重卡数据上升,就是重卡销售量和挖机销售量大幅度上升。这个涉及到重卡迭代和同时开工面积双因素。但是无论是记者还是研究员都不会将重卡的迭代数据算进去。说白点,他们根本不知道一辆重卡开几年才会坏。必须要换新的了!
还有就是用电数据,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用电数据同比上升,那么环比数据,所谓同比就是这个月和上个月比,所谓环比数据就是今年的这个月和去年的这个月比!
最后的最后,我希望大家更加理性的去面对投资,我认为目前中国的M2尚未到封顶的时候,因为印钱这东西是有瘾的,又简单又没有技术含量,能用为啥不用呢?
毕竟地方债那么大的盘子,不印真的会炸的。印了原来170万亿的时候地方债欠了30万亿,那么占比也不过就是20%不到,那么如果印到300万亿的时候,这个占比就只剩下10%了!你看问题解决了吧!
(文章作者公众号:xjytz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