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简书给我发了个消息,跟我说我加入简书已经三年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没想到我能矫情文字矫情这么久。
三年前我因为想写文章开通账号,写过散文、写过诗,也写过小说。
很多文字,是写了之后就不愿回顾了,写了便再也不会回去看。有的是因为文字尴尬,成长后的自己不愿面对过去的自己;有的是因为在写的时候用了心,比如那两篇猫的文章,在回去看肯定会哭的。
借用一句说渣男的话,当时的承诺是真心实意的,心情也是真的,也是真的想和你相伴一生,现在不忍会看也是真的。
所以,就让这些文字来过,存在过,然后在那里待着吃灰吧。
我短暂思考过写文章事情,但是太短暂了,比我玩手机的时间要短暂得多。所以我没有思考出来什么,也许思考出来过一些东西,却转头就忘了。
我曾经一度想以作家作为自己的职业。
从三年前一点点改变自己开始,我做了许多的决定。但是在这些决定之中,有绝大部分都没有执行下去。
而只执行了少部分的那些决定,所带给我的恩惠,也使我与身边周围的人明显地区分开来了,其实在这里可以反过来说,因为我和别人不同,所以我才会做了那些决定。
举个例子来说吧,拿“的、地、得”这三个字的用法举例。
在开始写作之后,因为想要变得稍微比其他写文字的人专业一点点,慢慢地,所以我开始正确地使用这三个字。
虽然这三个字的用法我们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但是现在绝大数的人们在写文章的时候,通篇一律地使用“的”这个字,虽然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会导致歧义,但如果真的发到报刊等文章上的话,这……能拿得出手吗?如果我想当作家,那发表这样的文章,读者会觉得这个人不专业吧。
我也在想会不会有朝一日因为大家的错误使用,所以导致了这三个字使用方法的改变。
就像在英文中,因为很多中国人说“long time no see”这句话,所以即使这是有语法错误的,现在也广泛传开来了。
毕竟文字是以使用为目的的,也正因如此,很多字、词、成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字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还有一个段落的例子,我注意到非常多的公众号、一些文章,他们的分段形式,不再是像课本里那样,而是以一个句号做为一段的。
我相信这和现代人普遍用手机看文章的习惯有关,如果一个自然段里的文字太长,会导致整个屏幕上全都是字,所以自然段也就相应变短了。
有的时候翻看自己以前的朋友圈,就会发现上面的错误我全部都犯过,然而那时候并没有这样的意识。相信我现在也正在犯着许多错误,但是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罢了。
在我工作的地方,我的老板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据说她曾经在国家发改委工作过,也曾经为各种通讯撰写过文章,因此她非常重视文章的规范。
所以当我每次能够正确地把一篇文章交给他时,我与周围的同事们就显得不同了。
这是写作带给我的恩惠。
我现在的深思越来越少了,就像简书里的文章一样。我记得在首页接受投稿的年代里,那时候首页里的内容都很优秀,我也曾经投成功过一次,是小说的某一章,虽然只得到了5个阅读量。
而现在变成了快餐时代,首页上的内容也不一样了。很多文章都非常短,说几句当下发生的事,起一个吸人眼球的标题,流量就来了。这种文章里并没有真正的墨水,然而正是那些短的文章却能得到几万几十万的赞,还有更多的阅读量。
这让我有的时候心有不甘,但自己却不能像别人那样,写出两篇一两百字的小文章来。
我读过最长的一篇文章,是中国经济学人发表的关于萨达姆的文章,写的是中东那些事儿。文章右手边的侧拉条非常短,让我大概读了一两个小时。然而正是这种文章让我觉得读得开心,时间的流逝也不明显了。
我随后把这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有人在底下评论:“妈的,害老子看了俩小时。”这也证明,文章十分精彩。
文章变得越来越短了,是不是也是现在人们对长篇文章深入阅读能力的退化导致的呢?视频也是短视频,人们无法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篇文章,一个视频里。这是消遣,沉迷在碎片信息的海洋里,而这些记不住,稍加时日就忘了。
市场是迎合消费者口味的,这样才有钱赚。不过有的人还是玩得转的,给消费者创造出需要来。
不说了,就写到这里,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