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子
随着东哥和西姑娘渐渐长大,我也开始了漫漫的兴趣班考察之路,钢琴、舞蹈、美术、轮滑等等,都去体验过,我的这些行动,在母亲的眼里,就是拿钱去砸给人家花,因为在她认知世界里,还是停留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世界,一个小时一百多,这么点大的孩子吗,能学到什么?这是每次谈到这个话题她的提问金句,也是每次都能让沉默无言的必杀句。
在母亲的认知世界里,只有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所以大半辈子的唯一目标,就是赚钱供两个孩子读书,好在也算是没有辜负老两口的努力,两个孩子一个博士,一个硕士。估计也正是基于此,她总是会拿我们姐弟俩作比较,为什么要上兴趣班,为什么不好好读书学这个学那个,你弟弟啥兴趣班也没上过,还不是照样上了清华。确实,这是值得他们骄傲的成果,所以每每谈及此,我便不会再和她继续讨论下去,因为不会有结果,我改变不了她的认知结构,到了她这个年纪,要想打破她原有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重新接受新的认知系统,可能性已经是非常低了。
02-打破固有思维的关键在于认识并接受自己
中午借着东哥和西姑娘在村子里自由奔跑的时间,在得到里无意间刷到顾及的《破圈,如何突破局限并实现终身成长》,这是一本关于认知升级的书,从研究失败开始,讲解了认知破圈的基本原理,以及打破认知的三个步骤,最后提炼出认知破圈的法则。
由于没有开通得到的会员,只有全书10%的阅读权限,但却提起了我的兴趣,之前说,在母亲的世界里,她的思维已经固化,对事物的认识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防御系统,除非有一种强烈的动力迫使她不得不接受新的东西,否则改变的可能性不会再有。
实际上,对于变化本身,我们并不抗拒,只是对于即将要失去或结束的事物,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的时候,这些不确定因素会让我们产生害怕及抗拒改变的心理。母亲是这样,我自己其实也是这样。因为这种改变,除了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更需要真诚面对自我、打破旧模式的勇气。
所以,即便我们意识到了自己需要打破旧有思维模式,接受新的事物和认知,还是会遇到几个关键的阻碍,一方面是失败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就是我们个体的思维模式了,就比如我母亲对于现在学生上兴趣班的认知,她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化,所以要改变,阻碍是非常大的。
事实上,人的视角(认知)都是由自己过往的经历和外在的影响塑造而成的,就比如母亲对于教育孩子的认知,就是固化在了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成果上,任何时候,她相信并认可的,就是她当年教育我们的那一套方法,而且她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也就是总有一套说法去应对那些做的更好的现象,已实现自我说服。
所以说,如果我们要想打破这种认知的局限,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把这些错误的认知和信念挖掘出来,并坦诚去面对和接受。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能够厘清人生的战略,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人生目标是什么,那其实我们就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当然,对于母亲,我不会强迫她去接受或者说去改变,因为坚守了一辈子的信念,要去打破,所要付出的勇气和痛苦,我并不希望这个年纪的他们再去承受这种内心的挣扎,很多时候,老人就像小孩儿,顺着他们就好了。
03-不要沉迷于完美计划的“自我感动”
最近,混迹于妈妈不烦的各大社群,频频被高能的小伙伴们精进的目标清单所触动,然而,再完美的计划,再漂亮的表格,终究只是停留在朋友圈或者书面上,浮躁的高能灌输,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好奇,一个社群上百号人,是否有三分之一能够做到每天按计划执行?当然,我自己不包含在这三分之一。所以,很多时候,不是不想改变,不是不想做突破,而是内心的已经形成惯性的思维魔力,在牵制着自己,而自己却没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力来与之抗衡。说来也是惭愧。
晚上,看到华姐已经开通了直播,她的行动力再一次刷新了我的认知,从年前到现在,由于自己的一再拖延,以至于原定的很多计划都被搁置,遗憾的同时,更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持续精进,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打破认知,重新接纳自己,也从来都不是靠想的。计划做得再好,不行动永远也只是“感动”自己的而已。
所以,想一千道一万,要想破圈,动起来,就对了!
特此立下十个承诺,以自勉:
1.我要培养自己日常的好习惯,每天照做不误(每日践行:读书、写作、健身、定投、感恩、利他、陪伴、微笑)
2.我会设定每日、每月、每年的目标以及长期的目标,然后全心投入追求自己的目标
3.我每天都要提升自我价值
4.我每天都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5.我每天都要建立并维护可持续的人际关系
6.我每一天都会生活得节制
7.我会告诉自己“现在就做”,将当天的任务按时完成
8.我会带着感恩与利他之心生活
9.我会带着致富的思维生活
10.我每天都会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并保持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