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句话,说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不知道自己无知。没有这种意识才是阻碍一个人上进的关键。所谓无知者无畏,无知的人因为活的稀里糊涂,日复一日,所以不会产生太多焦虑。越是亲近知识就越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需要学习的太多,所以才会不断进步,就像乔布斯说的那样,stay foolish,stay hungry。
读了很多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哲学等等书籍之后,就会瞬间看明白社会上的很多现象,原来一切都不是偶然,所有操作都是源于背后的原理和人性分析,突然觉得很多东西很多事都被有心者操控。知道的越多,欲望的起点就越高,能够燃起你激情的人和事就越少,就越不容易获得快乐。
大众都比较容易满足,吃一餐重口味的美食,买一些剁手的商品,或是看一场炒作很厉害的电影相互聊聊就会很开心,而那些了解游戏规则的少数人则不然,于是,知识带来的财富并不能使这些少数人获得更多内心的愉悦,反而在不断的焦虑和攀登当中惯性前进。
蔡康永曾经说过,快乐和喜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快乐的原因来自外部,金钱或物质等外在的刺激可以满足,而喜悦则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喜悦感很难通过外在刺激来实现,从而更难获得。由于精神追求的层次高于物质追求,所以更不容易达到。
了解游戏规则的人知道怎样能给大众带来刺激和快乐,而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带来财富,还能麻痹大众从而巩固二八定律,让富有的人永远都是少数,大众永远平庸。能够摆脱这个定律的人是少数,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战胜贪婪、自私、奢靡享乐和懒惰这些人性的弱点。
或许是站在高处的人比较羡慕容易感受到快乐的大众吧,所以他们用知识和努力所看清的一切使之出于嫉妒而不愿意单纯的做贡献或是说服务大众,而是利用这些来迎合大众的需求,从而使社会进入一种互害模式,盈利者是获得了财富,但社会却不是良性发展,未来堪忧。
以前听过一种说法,说赚钱是一件最容易的事,实现人生价值去做好想做的事才是最难的。当时不太理解,觉得赚钱并不容易,后来知道最早发明蜡烛图的日本金融鼻祖,原来市场周期都是有规律的,感性规律又高于理性规律,最终又回归到了洞察人性。看明白实质之后事情就变的很容易。雷军在股市中用20万赚了60万后全部捐给了母校,他说股市赚来的钱太容易,容易使人丧失斗志,可见真正厉害的人知道赚钱容易,但更知道赚钱不是目的。
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不容易,最终重要的还是做事与为人,不能被熙熙攘攘的物欲横流所淹没,从而摒弃了勤俭、自律、奋斗拼搏的优良传统。追求即时的快乐很容易,但突破自我和积极进取才是人生的正确方向,尽早觉悟,才能不偏离轨道。要分得清什么是眼前的肤浅利益,而什么又才是真正对的事情。人生短短几十年,生命的延续确是长久的,不能用代偿法来解决眼前的问题,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我辈需要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