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早在小学的《乡土教材》中就有提及,是宁波市余姚很重要的历史遗迹。在长江流域,乃至整个种花家的新石器时代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最早种植水稻的文化部落。之前我的除了这些之外,似乎也不能说出更多河姆渡文化相关的内容了。——当然现在在关于水稻使用时间的考察上,发现仙人洞遗址和玉蟾岩遗址在时间更早,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水稻究竟是从东南亚传过来的还是本土生长的争论又提供了一个依据。
这本书算是简单的系统介绍了一下河姆渡文化的相关内容,比起原来只能说个名字仅此而已的我狭隘的知识面来说,已经是得到了很大的扩展。长江下游忆起千年前的盛况,河姆渡文化和马家蚌文化最为璀璨逾恒,尽管终归都消弭在无涯的时间里,但是河姆渡文化遗留下来的遗址,和后来推动了种花家早起先民的融合的痕迹,依然为我们诉说着过往。
就全书而言,内容介绍上,前后重复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这对本就不是特别多的内容来说显得尤为明显。对一些还属于猜想还没有确定的考古论点来说,作者可以详细的注明一下,不然容易误导当入门的读者,引起误会。
第一章“前言”就是用来吹牛逼的,完全没有什么用,可以跳过不看。甚至看完全书后会产生仿佛被忽悠之感,哪里有前言里写的半分伟大和恢宏。
第五章“文化特色”中介绍了很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有些文物和时光对抗后,在身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其精美程度和背后不朽的传说在整个河姆渡文化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骨耜等四件文物还被引用入特种邮票中,即使陈腐,依然如新。扼腕长叹微信读书上的电子版本没有任何的图片来展示这些文物,这个是很致命的一点。尤其是像我这样对史前文化刚刚入门的人来说,有图片和没有图片完全是两种感觉。微信读书这个猪队友实力坑。
第六章“历史相关”里面的故事对我而言比较有吸引力。全书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发现“虞舜”出生于姚墟,三皇五帝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了我面前,以前从来不曾考虑到史前人物指点江山的地盘在哪里?当发现龙山文化被认为是少昊的地盘开始,每每对提到这种人物和地域相关联的论点就让我特别注意一下。种花家的史前传说总是附带这神话色彩,而对这些神话还没有系统了解的我实在愧为种花人。最近看各类史前文化的书籍中倒是开始一点点把这些人物和事件相互对应上了。当然尧舜时期的文字记录已经比较成熟了,相对的神话色彩渐次消退。
第七章“开发保护”总以为多是用来凑字数的,虽然和河姆渡遗址有关系但是实质用处不大,还不如写上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地址、附近交通状况和开放时间来得实际,再加上几张博物馆的照片,好过文中这大段大段的没有任何代入感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