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又名《沙坪小屋的鹅》,原载于1946年8月一日《导报》月刊第1卷第1期。
作者 丰子恺
丰子恺先生曾在重庆沙坪坝庙湾地方自建的小屋,由于小屋“幽栖地僻经过少”,屋舍简陋,且竹篱之内的院子,薄薄的泥层下面尽是岩石,连树木都无法种植,后去屋如弃敝屣,毫不疼惜。唯有一只白鹅,成为丰子恺先生的心头好,于凄苦生活中,找到一抹亮色,可以“慰我寂寥”。
看丰子恺先生的文字,一方面感到一只白鹅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一方面觉得先生也许是个观人识人的高人,且看先生对于面相、声音、步态的分析。
一、面相
凡动物,头是最主要部分。这部分的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例如狮子、老虎,头都是大的,表示其力强。麒麟、骆驼,头都是高的,表示其高超。狼、狐、狗等,头都是尖的,表示其刁奸猥鄙。猪猡、乌龟等,头都是缩的,表示其冥顽愚蠢。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
二、声音
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三、步态
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
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四、吃相
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
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
看罢这些文字,突发奇想,如果白鹅成为《聊斋志异》中的一个角色,会是什么样子?
把这鹅的面相、声音、步态、吃相结合一起,再化作人,一位有才情、不苟言笑、从容不破、三板一眼的学究模样也就跃然纸上。然,才情高,不懂得迎合,不明白趋附,虽从容不迫,但却最容易被人擒住,如先生文中所言“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鹅如此,人亦如此。因此,无论是傲慢的白鹅,还是傲慢的才子,望你生于安定平常时,平安一生。
不晓得先生行文过程中,是否把白鹅与身边的某位做过勾连,如有不敬之处,还请先生见谅。
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