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六轰炸机是我国以苏联的图16为基础设计制造的,于1959年首飞,现在已经服役近60个年头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兵。
但轰六做为目前我军唯一的一款轰炸机(轰5已经退役了),所发挥的作用至今也无人能够替代。
轰炸机是成为战略空军的重要标志。目前,世界上装备轰炸机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和我们国家了。虽然,轰-6这一作战平台落后于其他国家,但仍能够保证轰炸机部队的技术、人员、后勤保障和管理指挥能力得到良好传承。而一只部队的经验传承是用任何金钱也无法买回的,这也为更新式轰炸机的服役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同时,凭借其12吨的载弹量,目前我军装备的一些重型导弹,例如重型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等,现在仍只有轰-6才能挂载发射,并且仍能保证较远的作战半径。同时,借助轰-6这一平台,可以提前验证一些新型对地(海)打击武器,推动轰-20及早服役并尽快形成战斗力。
因此,虽然轰-6这一作战平台相对老旧,但我国仍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最终形成了具有战略打击能力的轰-6K这一新型作战平台。
面对新型复杂的战场环境,原来轰-6临空投弹的作战方式虽然壮观,但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鉴于其老旧的气动外形,很难提高它的突防能力。因此对它的改进主要是将其作为导弹发射平台,通过提高它的电子设备,从而不断拓展发射不同导弹能力。通过换装新型发动机,不断延伸它的作战半径。
第一次让轰-6挂载导弹的是轰-6D型轰炸机,于1986年小批量生产,并装备中国海军。机身外新增两个外挂点,其挂载的鹰击6空对舰导弹,最大射程为150千米(改进后的鹰击61射程增加到200千米)。为进一步加强我军对陆精确打击能力,我国又在鹰击6的基础上,研发了具有对陆打击能力的KD-63空对地导弹。并对原轰-6D轰炸机进行了航电系统改进,从而在90年代后期装备服役了轰-6H轰炸机。使我军第一次拥有了远程精确的空对地打击能力。
虽然,轰-6D/H,开创是轰-6轰炸机挂载导弹进行远程打击的先河,但鹰击-6系列导弹毕竟是以第一代海鹰-2岸舰导弹为基础进行改进的,重达2.5吨,具有发射重量大,电子对抗能力弱,打击精度不高等弱点。因此,在生产出第二代空对舰导弹鹰击-8系列导弹后,进入新世纪不久,我国又研制并服役了轰-6M/G轰炸机。其外挂点增加到了4个,并采用了更为先进的雷达、火控和电子对抗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其导弹载弹量和多任务执行能力,使其不仅保留了挂载鹰击-6(KD-63)系列导弹的能力,还可以挂载新型的鹰击8(KD-88)系列空对舰(地)能力。鹰击-8导弹为我国第二代固体推进导弹,其最新型号鹰击803K最大射程已超过180千米,并具有雷达、红外、惯导等多种制导手段。
在这一阶段,受我军大型作战平台奇缺的限制,我军还将轰-6改装为加油机和电子战飞机等,进一步拓宽了轰-6的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