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
乍一看迷迷迷糊糊,云里雾里,桃就是桃,柳就是柳,干嘛要用这些词来代替,及至看完解释,才明白其深层含义。
之所以用“红雨”“刘郎”代“桃”,是因为李贺有诗“桃花乱落如红雨”,刘禹锡有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
用“章台”“灞岸”代“柳”因为韩翃有诗“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李白词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代人长安人有送客到灞桥折柳赠别的习俗。
古人在写诗时运用替代字很大程度上就是运用典故,要想读懂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积淀。
古诗中运用典故的非常多,如:
①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②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③“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④“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⑤“东篱”: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
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