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与家长的较量文/裙子
裙子杨的第8篇日记
日期:2020年11月29,星期日
坐标:长沙岳麓区
天气:天阴无雨,也就没那么冷了
01 上完课后,你做到”正面管教“了吗?
《正面管教》是2009年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尼尔森(美国)书中讲述的主要就是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我们先看一下百度百科上写的内容简介: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我们将通过正面管教家长工作坊帮助家长学会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最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
30多年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正面管教》的书籍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从简介上我们可以得知这本书非常畅销,已然成为了时下的主导教育思想,相关的培训也不少。听了老师们讲的课,我们都觉得很好,都会主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听完课的那段时间也会相对和善而坚定,可一段时间后,很多家长又重启出厂设置回到初始状态,也有些家长把正面管教与自己的平常的教育相融合,但完全能够做到的应该很少,至少我不认识这样的家长。
02 做不到正面管教,就是不合格的父母吗?
当然不是,在我看来,家长在自己的已知(包括知识和观念)和能力范围之内且站在孩子的角度,尽最大的努力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合格的父母。 每一种教育方法的运用都需要相应的技巧,且在不同情形针对不同的孩子使用的方法也不样。正面管教听起来很美好,理论上也很管用,可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对于专门做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这个,且在学生与教师成员配比合理的情况下,正面管教是可以实现的。 但对于还有很多其它事务忙碌,且孩子已经对以前的管教方式有深刻记忆的情况下,运用正面管教,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且要长期坚持。几次下来,因为种种原因若没成功的话,有些家长肯定要放弃了。从而又回归了之前的治标不治本,但见效快的方法。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做到正面管教有个前提条件:家长的对正面管教的知识已经完全掌握,且有时间有好的心态去运用,另外家庭的教育观念已经统一。 显然大部分家庭没有这个前提条件,最后接受了正面管教熏陶的家长最后可能和我差不多,状态好时正面管教,状态不好时还是要吼一吼(如果孩子已经有些顽劣了,我觉得在有些时候还是要使用一下“大棒”,唬一唬,但只是唬一唬不能对孩子造成伤害。而且家长心里要有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场面控制下来之后,一定要讲清道理。) 孩子上小学之后,确实是要渐渐地放弃“大棒”了,以平等沟通协商各种解决方案为主。
做好家长不容易,家长也需要关心,家长也需要自由空间,天天谈正面管教,可作为家长的我们不是圣人,不可能总是处在好的状态下。如果不能按书上的方法去执行,也不要纠结,正面管家也是可以简单地理解和执行的 。
03 揭开正面管教的神秘面纱,简单地去理解去践行
正面管教也好,成长型思维也好,都强调一点:说话方式的转变。同样一件事情正着说和反着说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比如:
小红帽去山上采蘑菇,采了满满一篮又鲜又嫩的蘑菇,虽然在回家的路上被蜜蜂蛰了一下,但比起采到蘑菇的喜悦,这是完全可以忽略的。
这件事换一种说法:
小红帽去山上采蘑菇,采了满满一篮又鲜又嫩的蘑菇,但回家的路上被蜜蜂蛰了一下,采到蘑菇的喜悦,瞬间荡然无存。通过对比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两种表达方式所呈现的不同状态,一个积极乐观,一个消极郁闷。 这一点具体讲是说话方式的转变,实际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也就是常说的凡是往好的(坏的)方面想,往好的方面想可以让心灵得到慰藉,从而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烦躁郁闷。
有一个所有家长都经历过的例子,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以前老人经常用骂或拍打地板(或其它碰到孩子的物品)来安抚孩子,结果每当孩子摔跤了,就骂和拍地板,而不找自己的原因。
但如今的大部分家长们的处理方法不一样了,都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告诉他们磕磕碰碰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摔一摔就长大了,动作就更灵活了,以后吸取经验就摔得少了。所以,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若能做到正面积极地引导孩子去思考和看问题,就已经很棒了。说来说去,把玄乎神奇的正面管教通俗简单地概括无非是:
- 禁止身体和语言暴力,按原则办事,和善坚定地处理;
- 尊重孩子,积极地看待问题,关注孩子的优点和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
- 发展地看问题,关注过程和孩子的努力,平常心看待结果,重视孩子的付出。
04 很好用的方法:一个自问,一句自白
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我有提到我看了中科大博士后黄臻的《成长型思维腾讯微课》,今天我也给我家的二年级小学生看了。视频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孩子很轻松get到了大树人和石头人的概念。他们都代表着人的大脑,但石头人很明显,大小永远是固定的,不会有什么发展,而大树人却在不停地长出枝杈(神经元树突),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本事。
看到这里,相信所有的小朋友都愿意做大树人。 石头人的思维是基于天赋、人的性格、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来思考,觉得很难改变现状。而大树人的思维是基于具体的事情,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找出原因寻求发展。所以当面临问题时石头人的态度通常是:
“我就这样了”,"我很笨,我做不到”,“我出身太差,想要翻身太难”.......。
而大树人会这样想:
“为什么会这样呢?哪个环节我没把握好?”,“这部分知识我掌握得不够扎实,再巩固一下,就可以表现得更好了。”
所以,在孩子不知道怎么办时,想做大树人的他们就有了很有效的一个自问:“大树人会怎么想?”我今天告诉孩子,只要他坚持学习、积极地解决问题,脑袋里的树突就会越来越多,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办法,孩子眼睛发着光,哈哈。我们都是想变聪明的,但如果努力了也没有见到很好的效果,可这总比什么都不做的石头人要好,而且真正用上了潜意识(或者说走了心)的努力肯定事有回报的,虽然有时并没有以一种很显著的形式来表现。
自白是给家长的,关于如何控制情绪的问题,黄后把影响我们情绪的问题比作跨栏跑的栏杆,人生的赛道都是跨栏赛,碰到栏杆时只有勇敢地跨过去才能解决问题,既然如此,做个深呼吸勇敢地跨过去,没有什么好生气的。 碰到问题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栏杆而已,跨过去就行了“。 控制好情绪才能解决好问题,不管是使用那种教育手段,能够把自己稳定好才能以“旁观者清”的姿态全局地分析问题,掌控情势。
**05 顺带一下最近讨论得很火的内卷 **
内卷这个词我很陌生,于是知乎上一个七万多人点赞的回答:
看电影,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一个人先站起来看了,被他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起来看电影,只有第一排的人坐着。
玩游戏,为了更好地娱乐,一个人先充钱吊打别人去了,被他虐的人不得不也充钱,最后所有的人要么使劲充钱要么被吊打,只有管理员不用充钱还能吊打所有人。
追女生,为了更好地表示心意,一个男人钻石恒永远一颗永流传了,其他人不得不跟着钻石永久传,所有人都花了更多的钱,只有卖钻石的赚了。抢火车票,一个人先用抢票软件,逼得其他人也用抢票软件,因为票没有变多,最后大家都回到了起跑线,但是开发抢票软件的赚了。
孩子上学,一个孩子上辅导班,逼得大家都去上辅导班,最后排名还是没变,但开辅导班的赚了。本来大家都是工作8小时,有人开始加班,最后逼得所有人都加班,所有人挣得还是那点钱,但是老板的3系换5系了。内卷是啥,就是大家都损失了,只有一小撮人赚了。
那一小撮人赚的原因,很可能只是买了第一排的电影票而已。但他们不这么讲,而是会告诉你,你没坐在第一排是因为你不努力。我是努力才坐到第一排的。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忘了,假如没人站起来,看电影最好的位置是在中间的……
今天看了清华大学教授刘瑜的视频,她说内卷其实就是一种恶性竞争,辛苦疲惫也不公平的竞争,最后还是赛不过。她说她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普通人。生娃后她得到最好的一个教育提示就是:你的孩子是个普通人。当她接受这一点时,她作为母亲的身份就解放了。
话不多说,我很认同刘教授的观点。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它的正解应该是,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自己跟自己比而不是别人),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幸福!最后用刘教授的话来总结:教育不是把小草培养成一棵大树,而是把小草培养成一棵美好的小草。这才应该是我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上一篇:睡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