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山口拓朗 著
没有个性的文章是“毫无价值”的。
要习惯用文字表达自己真实的意见和观点,自信让他们越发精神焕发,与过去判若两人。
值得一读的文章应兼备“信息”和“感受”。越会提问的人,文章写得越精彩。1、学会收集素材。2、对自己进行采访式的“自问自答”将有助于你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在“设定问题——思考答案”的过程中收集写作素材。(自身经验是收集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毕竟对生活的点滴感悟本就是重要的信息收集。)
例:中午吃的豚骨汤面 自问例
1、今天中午吃什 么?
2、去哪里吃?3、和谁一起吃
4、拉面看起来怎么样
5、汤底的味道和口感如何?6、配菜是什么?
7、另外还有什么特色吗?
8、它在你心目中排第几位?你对拉面满意吗?
用“基础问题”收集信息、用“铲子问题”拓展话题
“基础问题”是为了收集与题目相关的基础材料(信息),基础问题引出的只是“客观事实”,他缺乏趣味性。
“铲子问题”则是为了收获更为具体的延展素材(信息),可以增加文章的长度,也能拓展它的深度。他决定了文章的好坏。
想要写出引起读者共鸣的好文章,首先请将问题具体化。
“不擅长提问”的人可以学习7W3H提问方法
who(由谁/负责,分担,主体)
what(何物/目的,目标,内容)
when(何时/期限,时期,日程,时间)
wher(何地/场所,目的地)
why(为什么/理由,依据):直击理由、依据以及动机等的问题,让我们能在回答问题中把握事物的本质。——“铲子问题”。越是看似奇怪的事情越有写作价值,因为这正式作者与众不同之处。
whom(对谁/对象)
which(哪一个/选择)
how(如何做/方法,手段):清楚读者喜欢的信息。一篇言及手段和方法的文章会让读者受益匪浅
how mang(多少/数量)
how much(多少钱/金额,费用)
“能提出问题,却写不出适合的答案”?——回答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内部信息指的是:自己发出的信息,通过自问剖析得来的,包括自己的感情和想法等。要正视自己!
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情感
自己的发现
自己的感觉
自己的意见
自己的主张
自己的创新
自己的体验
自己的价值观
自己的信念
外部信息指的是:
媒体信息(书、杂志、互联网信息)
场地信息(去现场收集信息,包括五官感受)
相关人员持有的信息(朋友及相关专业人士等持有的信息)
通过行动收集来的信息(研究、实验、调查结果)
“热情写作,冷静修改”
“热情的”:1、没有漏写信息。尽可能地把自问自答所引出的信息写入文章里。
2、一气呵成。
“冷静的”:“推敲(斟酌)→修改”。1、删除可有可无的信息。2、理顺文章章节。
“删除多余信息:补充不足信息=7:3”
用“1个主题*9个单元格”拓展更深层的信息。
出发前预留出做笔记的空间。“收集信息=记录信息”。“九宫格信息收集法”同样适用于商务场所(或是说任何需要写作的地方)
设置的天线越多,看问题是角度也会越多,获得的信息数量和质量也会发生变化。
随时随地做笔记,想要的信息便会纷至沓来。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写出高质量的报告。
用“礼物”意识推敲文章,文章=送给读者的礼物
所谓的“好文章”就是“达成目的的文章”,文章内容对读者来说是“有用的”“有利的”“让人开心的”“有助于成长的”“让人幸福的”“能丰富人生的”等等。如果能把这些内容写入文章,那就是很容易达成目的的,就算得上是”好文章“。
写作之前一定要考虑好“自己现在想做的事能带给对方什么好处”,不要在这个部分吝啬时间,因为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付出总有回报。
文章读者=目标读者。下笔前必须明确文章的目标读者,如果读者定位不明确,好不容易写好的文章很可能就会得不到读者的关注和反馈。精确定位目标读者,就能写出让对方产生共鸣的文章。
预设目标读者的“理想反应”——“你期待对方看完后有什么反应”
把握目标读者需求的“5个问题”
①设定好读者目标
②把握好读者的需求
问题1读者为了什么事烦恼?(感到为难?)
问题2读者为了什么事不安?
问题3读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显在的)?*显在是指有形存在的。
问题4读者想要什么样的信息(潜在的)?*潜在是指有无形存在的,隐藏于内部的。
问题5读者愿意为了什么花钱?愿意为它花多少钱?*假设是商务场合
③预设目标读者的反应
④写出可当作送给读者礼物的文章。
如果实在没有接触目标读者的机会,不妨去他们可能会去的“交流网站”或者:Q&A网站:,通过网上交流的信息把握他们的需求。不要按自己的喜好选择,而应该充分考虑对方想要的是什么。写文章一定要有目的的。
写作模板
1、结论优先型模板(瞬间吸引读者的):①结论→②理论·根据→③实例→④总结
相当于①结论是什么。②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③请给我具体的例子。④请写出这篇文章的总结。
”结论“加”“理由·依据”的搭配可以大幅增强文章说服力。先用结论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然后随着阅读的推进,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认同也将不断加深。
2、列举型模板(高效准确地传达作者意图),便于读者吸收,信息量控制在3-5个最佳,信息种类分别列举会更方便读者阅读。
3、故事型模板(引起读者共鸣),第一部分“开头”(负面处境)和第四部分“未来”,它们之间的反差越大,产生的共鸣和感动就会越强烈。
4、事件x感受型模板(表现个人特色)每篇精彩的文章里一定有笔者的“感受”或“觉悟”,因为只有弄清楚笔者的想法和性情,读者才会对他说写的文章感兴趣。
练习,“从一条状态”开始——“自媒体”,你无须逞强,让大家看到媒体主人,也就是“作者”真实的一面才是最重要的。视点独特、立意新颖的文章会备受好评。
作者的想法、判断,还有价值观、哲学、思想这些东西,正是写作不可或缺的原动力。
想要面面俱到便少了人情味。想要得到读者的如同和共鸣,就必须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以半径5米内的事为写作“素材”
“概念”和“半径5米内的素材”。从”概念“切入并非不可取,只是那样写出的内容偏抽象和专业。如果不是相关方面的专家,很容易被视作”特立独行的人“,同时也很容易暴露自己的学识不足。写”半径5米内的素材“不仅取材容易,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以及获得读者的反馈。而所谓的“半径5米”其实就是作者的切身体会,以及作者的意见和主张。
提升语法和词汇水平
1、”一文一义“指的是一句话(以句号结尾的句子)只写一个信息。句子里的信息越少,大脑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就越少,于是就能提高读者对句子的理解。事情要一件一件写,写好一件再写下一件。不用着急。
2、拉近主语和谓语的距离。
3、不用多余的表达和措辞。
4、要尽可能写得具体。”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还需注意的是,不要漏掉任何读者需要的信息(切记说话没说到位),要完善对细节的描写。我们要站在读者的立场把读者需要的信息具体地写出来。
可以写在社交平台上的内容:
自己喜欢的事情
自己擅长的事情(包括特技)
比别人更了解的事情
自己做过的事情(独一无二的经验更好)
自己热衷的事情
经常被别人夸奖的地方
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在假期和闲暇时间所做的事情
曾经不擅长,但现在做得了的事情
曾经遇到过失败或是挫折,但从中吸取教训继而获得成功的事例
专家写的内容过于专业反而会让读者看不懂。所以不管水平如何,你都有资格分享。因为你是写给”比自己水平低的人“看的。
练习写作(想要提高写作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每次都要弄清楚问题出在了哪里)
每天以150字为限,围绕某一题目(关键词)来练习写作,什么题目都可以。
通过”九宫格近义词转换游戏“增加词汇量。
通过”‘比如’游戏“增加具体例子。文章中要穿插”具体“和”抽象“的意识。平衡了文中”抽象表达“和”具像表达,才能写出一篇易于阅读、易于理解的好文章
通过“‘也就是’游戏“掌握归类能力。让内容抽象化的‘也就是’游戏并不是单纯的”文字游戏“,它负担着将视点从具体提升到抽象的作用,能提高人们发现事物共同点的能力和挖掘核心与本质的能力。
通过”指路游戏“提高逻辑说明能力。觉得自己输出困难的人,请务必在”写“之前把内容”说“一遍,可以提高写作的速度和文章的准确度。
在”模仿“中,释放出自己的魅力。想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可以先从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着手,通过研究文章,学习作家的用词、节奏、文章结构等,这样就有助于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无数模仿中沉淀下来的才能被称为”个人特色“
树立实践”PDCA“意识。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善Act
方法1、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善Act
计划Plan:收集信息/设定主题/设定目标
执行DO:写文章
检查Check:反复阅读,推敲
改善Act:修改文章
方法2、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善Act
计划Plan:明确写作目的
执行DO:写文章(包括”‘热情’写作、‘冷静’修改“
检查Check:验证是否达成写作目的
改善Act:为了下次能达成目的而做出修改
每天写下3个好消息(写出来=可视化)
为5年后的自己写份”未来简历“,千万不要写大概率会达成的事情。想象出自己自己最理想的样子,要设任何限制。2个关键:1、”设想自己就是理想中的那个人“.2、“要写的具体”。请每天大声朗读你所写的内容,并将它放置在目之所及的地方,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