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说了我家老大,现在描述一下老二。
老二是我女儿,小名好好。
老二刚出生时太丑了,作为妈妈,简直很难接受啊,落地七斤,满月就翻倍,满四个月后,她姥爷再也不敢单独抱她出门,因为差点吧唧一下掉地上,摔成肉饼,这是我爹回来后心有余悸的描述。
很明显,老二自带的标签是 吃货一枚!
第一,能吃,一周岁时,早餐是一碗粥,一瓶牛奶,一个鸡蛋,一个馒头!
如果没把桌子上的馒头收好,那就是数个馒头,数个到吃吐为止!
她是真的曾经吃到翻白眼,吓死一家人,然后我才确认这货她是真的不知道什么叫饱了不吃!
第二是,什么都想吃。
小时候,骑自行车带着她,慢悠悠地行驶在江滨公园小路上,风景如画,天空上燕子低飞盘旋,妈妈轻轻地告诉女儿,“你看,那是燕子飞回来了,……”
“燕子,煮了给好好吃。”
那一瞬间,我确认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后来事实证明,我心碎得太早了!
“好好你看,那是可爱的小狗”
“小狗,煮了给好好吃。”
“好好,你看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像香蕉,给好好吃。”
“奶奶,金鱼煮了给好好吃。”
“金鱼只能看不能吃”(一脸黑线的奶奶)
“唉,金鱼,只能看,不能吃。”(一脸遗憾的吃货)
进入认识图片的时候,有一次,她嘴巴念念有词,手里图片分成左右两边,我凑近一听,瞬间崩溃:
“苹果,能吃” 放在左边;
“蝴蝶,不能吃” 放在右边;
“叔叔,不能吃”
“橘子,能吃”
……
三周岁之前,吃货的世界简单粗暴,只有能吃的,或者,不能吃的。
莎士比亚说过,能吃的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莎翁说,什么鬼!)
好好的小姨给她生了个弟弟后,她便成了传说中的弟弟控。
弟弟淘气,有一次她妈急了,操着衣架子就上去了,刚要下手,眼前突然晃来一个胖墩,用力一撞,她居然被撞的一屁墩坐地上了,耳边听得一声大喊“弟弟,快跑!”
敢情这是英雄救美的翻版啊!
如果三姐弟犯错,一起挨打,场景必然是这样的:
二姐一声不吭挨打完,然后哭着替姐姐弟弟求情,“姐姐知道错了,不用打了”“弟弟知道错了,不用打了”……
上演一场姐弟情深的大戏!
这姐弟情深,一直到现在。
令人欣慰。
我说过,我家孩子都能说会道,技巧上各有千秋,老二厉害在于,引经据典!
在她五年级的时候,我就领教过。
那天,我和她小姨,被结结实实上了一场诚信课!
记得当时是在和女儿聊天时,女儿突然伤心掉眼泪,小心翼翼问她 怎么啦?
得到的答案是:我不想和大人讲心事!因为无法沟通!!
一向以自己是个开明的妈妈自诩的我被当头一棒打火!声调立刻高八分贝!
女儿立刻又加一句:你看,就你这样子,怎么和你们沟通!
好吧!熄火,耐心请教。
老师一个是五年级的(老二),一个是初二的(老大),得到教诲是:小孩和大人聊他们的事,只不过是想得到或共鸣或共发泄或夸奖,总之,就是想得到一些反应而已!
但是大人却每事必延伸到说教!--------听着简单,却很少放在心上!
我这人反省快,马上认错道歉并表示改正!
不想后果更严重:二位老师都表示不屑鄙视和不信!
她们都指出:我,已经没有了诚信!
我,一个人品这么好的人怎么在女儿眼里居然就没有了诚信呢!!
震惊!伤心!甚至急了!!
女儿说:不说远的,就买酸奶,已经答应一个月了,连影都没有!
好吧,我承认,我彻底把这事忘了!
我想辩解我真的是太忙才忘的,看着女儿清澈的眼睛,我说不出口!
女儿醇醇教诲:孔子都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过来也一样,妈妈自己都不讲诚信,怎么能教育女儿要诚信呢!
妈妈,难道你小学没有学过品社课吗?你不知道曾子杀猪的故事吗?
我们老师都教我们要诚信!
女儿立马找出品社课本,第一课:让诚信伴随我!
此时的我,乖乖聆听教诲,按要求把品社第一课学一遍!
看到那页空白的问题:我信得过的人,再次小心翼翼请求,能不能先空着?等哪天觉得妈妈有诚信了再填!就算是给妈妈一个机会?
好好答曰:不是我给你机会!妈妈,你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吧!
五体投地!
最后约定:树立诚信活动!
再往后,就更不用说了,后来她小姨说,她不想和老二聊天,因为有自卑的心理阴影,老觉得自己没文化!ԅ(¯﹃¯ԅ)
哈哈哈!
你们长大了,留给我们这样的背影会越来越常见了……
我们将怀着既欣慰又失落,既期待又牵挂的心情,目视你们走向你们自己未来的世界……
母行万里儿不愁,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甩甩头,说一句:孩子,加油!妈妈永远是你们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