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孔子在《论语·里仁》里的一句话。也就是说父母尚在的时候,要守在父母身边照顾和陪伴他们,如果真的有出远门的事情必须去,也要告诉父母去的地方,让父母放心。
可见,古人很重视对父母的孝敬。因为古代人没有飞机汽车,没有电话手机,更没有微信,他们一旦离开父母基本就失去了联系,除非有熟人能给捎信,否则真是杳无音信,怎能叫父母不惦记,家里一旦有事也联系不上他们。所以对于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都不发达的时代来说,父母在,不远游,是可行的,但游必有方。
那么,父母在,不远游,对于现代人来说还可行吗?
首先说说年轻人,他们正处在朝气蓬勃的时期,有放飞的愿望,有远大的目标和梦想,他们渴望自由的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经历成长。
他们希望挣脱父母的束缚,有时父母的爱成为他们前行的羁绊,在父母面前永远长不大,所以从求学之路开始,就选择离家乡远一点的地方,他们更希望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外面的世界,去体验生活。
往往他们走的很洒脱,带着放飞的心情,义无反顾,纵然有些许的不舍,也会很快摆脱,因为他们没有那么的时间和精力去留恋,很快就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当他们真正步入社会,需要自己去面对一切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想象的那样,可能经历失败挫折,可能会有茫然不知所措,可能感到孤独无助,漂的生活如同浮萍没有根基……
但他们选择默默承受,对父母报喜不报忧,这是大多数游子的选择,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样反而让父母更担心,因为他们不了解儿女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他们更希望孩子们能给他们机会,哪怕在儿女需要的时候给予一份安慰和鼓励。
还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年轻人,他们更需要走出那片贫瘠的土地,他们离开父母往往为了挣脱贫穷的生活,有人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有人却仅仅为了生存。
对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父母在,不远游,’ 可行吗?你觉得呢?
也有漂累了回家的,不是吗?
现在来说说中年人,身处中年的我们这代人对于‘父母在,不远游’很有感触,面对年纪老迈的父母,看着他们一天天的衰老,我们感受到时间的紧迫,不知道能陪她们的日子还有多少,不知道哪一天他们会永远地闭上双眼,所以,真的害怕远游。
只要还能维持生活,尽量不选择远行,因为看到身边太多的例子。常有父母要离世之前苦苦煎熬,不肯合上双眼,只为等待哪个正在心急火燎往家奔跑的儿女,不想这样的情景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将是无法弥补的缺憾。
但这样的缺憾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不算什么,因为更残酷的现实在上演,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中国大多数贫穷落后的乡村城镇都成了老年人的留守地,那里除了幼小的孩子,就是老人。所谓的‘父母在,不远游’早已被忘记,多少老人突发疾病或意外死在家中没人发现,直至尸体腐烂发臭。
现在是网络时代,这样的报道我们都能看到,让人心酸和无奈,作为中年的儿女,‘父母在,不远游’ 可行吗?不行吗?
十一小长假,很多家庭都经历了小聚和离别,我同样有北漂的儿子,临走时儿子一个深深的拥抱,代替了所有的语言。
想起他第一次离家的前夜,为他缝开线的裤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不只是慈母手中的线,同时伴随着无声的泪水。不知道他会漂多久,虽然有不舍,但在我还没老的时候,我甘心情愿让他远游,因为我们还不需要他的照顾,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给他时间放飞,经历人生。什么时候飞累了,家就是他最好的港湾。
所以对于中年的我来说,父母在,儿子可以远游,但游必有方。
这是十一小长假期间我的一点感触,欢迎远游的游子们对于‘父母在,不远游’在评论区发表你们自己的看法和经历,也欢迎所有的父母来一起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