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保险从业者,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同业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国的营销人员,或者是中国人,你懂得(虽然我也是营销员的一份子),一有风吹草动,第二天一定会有各种文章解读,疯传,然后星星之火就形成燎原之势。想想日本地震核泄漏事件我们中国老百姓的“抢盐事件”,就知道其后果之恐怖可见一斑。
但是作为一名有良心有道德有专业有信仰的“四有”保险从业者,我很少在圈里发一些未经证实的行业政策和新闻。不传播不误导是我对职业和客户的起码尊重,所以“返还型健康险集体下架,挥泪告别”这种“假新闻”第一次出现在我的朋友圈里的时候,我连打开看都没看。项叔叔“保险姓保”的指导意见一直铭记我心,这种关乎百姓利益的基础产品怎么可能停售下架,还集体挥泪告别。就像手机再更新换代,也不能丢失打电话这一项功能啊。
所以根本没放在心上。然额几天之后,有个很久不联系的大学同学突然私信我这个事情,问我是不是真的,到底应该什么时候买保险。以为是小范围行业内的假新闻竟然在几天之内传遍大街小巷,我有点坐不住了,开始查阅保监会76号发文,开始了解行业信息,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所以赶紧出来伸张正义,保卫地球了。
我是专业分割线
关于返还型保险退出市场
当年我就是被这篇带视频的撰文击蒙的,想想就算是空穴来风,文字造假,视频总不会是假的吧,上面还有CCTV的标呢。唯一让我捉急的就是CCTV这拍摄水平太低了,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后来才知道,泥萌这原来是九年前的保监会政策调整,视频也是九年前的,所以记者和嘉宾的打扮才会呈现复古风。想想这造假者为了写文章也是花费了不少心思呢。
原来在2006年的时候,保监会8号文有一项规定:医疗保险和疾病产品不包含生存给付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合同终止时,被保险人依然健在,那就不会返还,即是消费型健康险。于是很多小白要问了,who说的,现在的健康险不都是储蓄返还型的吗?
那你太不了解中国人了,你不让我在健康险这一类产品返还,那我就把它作为一个附加险,附加在两全险上。所以,这个不停的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和代理人有意无意疯狂转发的假新闻,原来是十年前的真新闻。
保监会76号文件的始末
那话说回来,如果返还型健康险不会停售,为何各个保险公司会把自己吃饭的家伙全都停掉呢?那这就要看保监会在2016年9月份左右的76号发文了。16年保万之争虽然尘埃落定,但险企举牌之势却愈演愈烈。很多激进的中小保险企业险企通过售卖短期的万能险、分红险等理财型产品、快速聚拢资金投资,几乎忘了自己姓保。我们的董小姐甚至公开炮轰险资是资本市场的“野蛮人”,“暴发户”,于是项叔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在多个场合高调发表“保险姓保,保监姓监”的论调,所以对于整改保险行业的76号文件才终于始出面。但发文在市场上释放的“洪荒之力”却是项叔叔始料未及的。
76号发文的解读
那又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又要问了,那,那我的代理人已经把他们公司要停售的产品清单给我了,上面还有公司红章,这不能是骗人的吧。是,这不是骗人的,因为76号文件确实对目前各个公司在售的分红险保险,健康类保险有很大的影响,包括我供职的太平保险,要在4.1号之前停掉几乎在世面上销售的大部分产品。
停售的原因有很多,对应政策,因保障水平不足而停售,因保单贷款比例过高而停售,因万能结算利率受影响而停售等等等等。一句话,你在世面上能见到的理财险,健康险,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下架。
听到这儿,估计已经有大半人明白了。但是但是,依旧会有很多观望中的群众,那我等等新的保险产品出来了再看看吧,听说新的产品虽然是消费型但是很便宜。或者说不定产品会升级换代呢。基于此,我只想送给你两句话:
一,新的产品肯定会出,返还型的产品肯定也会有,但是17年第三套生命周期表即将启动,新的产品即将使用第三套生命周期表来做精算开发产品。而第三套生命周期表的死亡状况较第二套有较好的改善,,且我们的重疾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如果你是保险公司的精算师,你会怎么办呢?
二,即便保险费率不会改变,即使你说这都是营销人员的噱头,手段。想想吧,买保险从来都不是因为他要升级或者停售,买保险从来都是因为你需要。难道风险会因为产品停售与否而转移吗?对于没有风险保障的你来说,当下拥有保障才是最划算最合适最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