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时候,当我犯了错被母亲责骂的时候,我会边哭边跑,跑向不认识的地方。隐约记得,我姐会在后头追我,怕我跑丢了。不管我多么伤心,不管我跑多远,最后都是开开心心地走回了家,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但是如果我在没有完成这个仪式之前,我是怎么也排解不了内心的忧伤。有时候,在我大哭时,我姐姐会估意关上门拦着我,我母亲很懂我——让他去跑一圈,跑完就好了。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在迷恋一种仪式感。
就如啃瓜子,剥山核桃,明明可以直接买瓜子肉,可以直接买山核桃肉,可是如果没有了那个象征仪式的“啃、剥”的动作,这食物就不是那么吸引人了。
我姐夫一直想戒烟,他说,就是太闲了才想抽烟,无聊的时候总觉得手里拿点东西才自在。
说起仪式感,我们会想到《小王子》里的那句话: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给一件事赋予了仪式感,就会让我们获得某种“快感”,从而让我们习惯于这件事情。
学佛的人读经书之前会素食三天,沐浴更衣,清香三柱,以示神圣;
学生时代,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让我们了解了祖国的概念;
各种节日的习俗,给我们童年带来了诸多回忆。
这些仪式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平凡生活中的点缀,同时也能给我们一种强大而积极的心理暗示。
给坚持的事情赋予仪式感,就能让我们在奋斗的路上多一点点乐趣,在成功之后,多一点点回忆。
举例我正在坚持的两件事——
跑步:
在决定坚持跑步的时候,你可以先写一份计划以表决心。
接着就是买两套你喜欢的运动服饰,衣服、裤子、鞋子、袜子,一整套。
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路线,这些很重要。
写作:
在决定坚持日更的时候,写一份计划,可以发表在网上。
在开始写的时候,要准备的东西,是纸笔写还是电脑写,每天写多少 字,每天写作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等都要确定好。
仪式感与心理学中的一个词很接近——“心锚”。
我们看百度是怎么解释的:
心锚属于条件反射里面的一种形式,也就是指:“人之内心某一心情与行为,某一动作或表情之链接,而产生的条件反射”。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东西当我们一看见,便会油然兴起各种不同的心情。像这种能刺激产生特别感觉的东西,不管它是好是坏,我们都称之为心锚。
我们为坚持的事情建立的仪式感,也是在为我们的生活建立心锚,直到坚持的事情如刷牙洗脸般自然地融入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