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花一笔钱和挣到这笔钱一样困难。”
——比尔·盖茨
01.
我们大部分人根本不会花钱。
肯定有人会反驳:
你逗我吧?花钱还不简单?
找朋友下个馆子,游戏买点装备,置点化妆品;
买块欧米茄,背上香奈儿;
不然就买辆豪车,去高级会所夜夜笙歌;
再任性点,在一环买几套房,想住哪里住哪里……
这些都是消费,但不是正确的花钱方式。
大部分毕业的年轻人,完全不明白花钱的真谛。
刚刚毕业,收入确实很低,低到对物质生活趋之若鹜,除了吃喝玩乐,还真的不知道钱能用来干什么,对生活也没有追求和乐趣。
对物质的匮乏感和生活不安全感,让我们看到便宜的东西就赶紧入手,哪怕用处不大;
看到昂贵的东西就不敢伸手,哪怕未来会产生价值。
这种植根于我们内心的不自信,很大程度源于父辈的传承。
02.
父辈那个年代,物质极其匮乏,能够吃饱穿暖已经不容易。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他们说,你们今天真是幸福,想当年我们怎么怎么……
宁愿把肚子撑死,也不剩一粒饭。
珍惜粮食固然可敬,但这样真的好吗?
吃出胃病来,要支付高昂的医疗费不说,还要赔上自己宝贵的时间,亲朋的操心,更别说以后留下的后遗症,对身体造成的长期危害。
他们常见的逻辑是:
买廉价的东西代表着节省;
贵的东西买不起,是一种浪费。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以前手机喜欢用三星,3000+一台。
前几个月用得很顺手。但是大家都知道,因为安卓系统的弊端,一年以后,手机会变得很卡,而且电板消耗得非常快,不到半天就空格了。
于是被迫换手机,第二年继续花3000+买台三星。
那时候朋友建议我,不如多花2000块买台苹果,用起来舒服。
我当时不明白,觉得买5000多块的手机,不是傻逼就是装逼。
而今天我骄傲地成为了当年自己口中的“傻逼”。
我6000块的iPhone6已经用到第三年了,处理依然速度很快,电池可以用满一天,跟第一天刚买的时候体验一样好。
按照以前一年换一台安卓机的习惯,花费肯定超过6000块了。
那么我买苹果,其实是赚了,不只是表面的金额,还有过程使用中带来的便利,给我工作带来的高效,这些都是无形的成本。
节省是美德,但要看省在什么地方;
花钱不是浪费,只要花在正确的途径。
03.
贫穷,最可怕的是因为穷而限制了眼界和格局。
一个朋友聊起买房的事情,肠子都悔青。
2014年,他跟我们一起买的房。
他花60万全款买了我们对面小区的二手房;
我花60万贷款买了今天的小区,带重点小学学位。
如今,他孩子要上小学了,但是她小区分到的小学质量不好,正托人找关系,焦头烂额。
他很后悔,当年没有跟我们一起买学位房。
只因一街之隔,就差了一个重点小学。
用他的话说,输在了起跑线了。
我不认同这种输赢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只是感叹他当年能顶住父母的压力,坚持自己的意见该多好。
他父母在乡镇工作,对城市的高房价望而生畏,60万已经是极限了,还要贷款40万去还债,在他们看来,是无法理解的。
现在,他当年60万买得起的房子,要100万了。
但我知道,这世上只有两样东西越来越贵:
第一是时间;
第二就是土地。
所以房价必然是会不断上涨的。
大家都说房价高,但是二线城市的房价跟北上广比呢?
北上广的房价跟香港比呢?
大概就不会觉得高了。
这是所有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房价也是如此。
04.
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必须随时更新自己大脑的操作系统,首先是要学会花钱。
一、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花。
我从来不买彩票。
因为一个人中五百万的概率,比他被雷劈到的概率还要高。
买彩票是一种交智商税的行为。
把赚钱的希望寄托在运气上,大概这种人一辈子都赚不到钱。
买彩票就是一种不理智的花钱方式,类似的还有赌博,被商家诱导的类似买一赠一的活动。
二、该花的钱,一百万都要舍得。
就像前文所提的买房。
今天花掉的一百万,大概率十年以后会变成一百五十万,两百万。
钱虽然多,却是一种理智的投资。
三、给自己投资是赚的花钱方式。
买书、上课、请牛人吃饭、旅行开拓眼界,这些钱虽然短期看不到回报,但是长期来看,是回报率最高的花钱方式。
以是否值得作为花钱的标准,而不是昂贵或便宜,这是把钱越花越多的方法。
以这种花钱方式生活,不一定会成为亿万富翁,但一定会赠予你一个富裕灿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