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刚安顿了宝玉姑妈的女儿林黛玉,宝玉姨妈的儿子薛蟠又出事了:抢买丫头英莲,闹出了人命官司。
幸好他们薛家位列“金陵四大家族”,舅舅王子腾、姑父贾政都不会袖手旁观;再加上有一个受过他们恩惠的人帮忙,这个案子毫无意外地就摆平了。
这个人,就是贾雨村。
当然,这个贾雨村已经丢过一次官,此番起复,已是大有不同了。而最大的不同,就是会考虑“别人”,特别是“上级”了;同时也会顾及“下级”了。
本文就专门聊聊他是怎样处理这个案子的。可以说,在办这件案子时,他兼顾了上级和下级“三个人”。
贾雨村在贾政(和王子腾)的大力帮助下,成功起复,且位置不错,补授了应天府知府。刚一到任,那件人命官司就报到了案下。
贾雨村办事是利索的,马上问原告,也就是被群殴而死的冯渊的老仆。说是一年前他家主人从拐子那里买了一个丫头,却被拐子利用安排三日后过门的间隙又卖给了薛家,冯渊找薛家要人却被薛蟠指使豪奴给活活打死了,然后凶犯早走得无影无踪,冯家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
听了这番诉说,贾雨村一时又有点“义愤填膺”起来,当时就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的?”并且立即“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
端的是雷厉风行啊!
不过他终究较第一次当官是沉稳下来了,“目中有人”了些,就在要将签掷下堂去之时,他瞥见案边站着的一个门子在朝他使眼色,似有让他不要发签之意。
贾雨村心里就起了“疑怪”了,不明何意,但还是赶紧“收回成命”了。你看,他的变化很明显,放在第一次当官,岂有看门子眼色行事的理?一则看不到,二则不会听,反倒可能大大生气呢!
他尽管有点不明所以,但他已经懂得小心为上。
贾雨村立即退堂,把门子带进密室,并且让其他随从全部清退,只留下门子一人。他要弄清楚,这门子“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
不料,门子的一句提醒,倒真把他带回了当年的“葫芦庙”:
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了?”
贾雨村听了这句话“如雷震一惊”,立时想起了当年寄身葫芦庙的往事来。却原来这个门子当年还是葫芦庙里的小沙弥,遭了大火后无处安身,加上早就嫌在庙里做沙弥太过清凉,在衙门里做门子则“轻省热闹”,于是就“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不料如今来了新老爷,居然是当年的寒儒贾雨村!
他倒也没有急着相认,毕竟虽说也算“故人”,但是他当年见证的全是贾雨村的落魄,他一个小沙弥固然未必有瞧不起贾雨村的表现,却肯定不如甄士隐那样让他感恩,更不可能像娇杏那样让他念念不忘(此时早已是他的正室夫人)。如果赶着相认,自己纯粹是贾雨村当年寒微情状的见证者,那味道是不会好的。
而眼前这一个机会倒来得恰如好处:知府贾雨村竟似不知道“官场潜规则”!作为故人固然要帮旧相识,作为门人帮老爷自然也是责无旁贷的。
于是这当年的小沙弥就挺身而出了。
我们知道,成功人士一般不太忌讳披露发达之前的惨况,甚至,过去越惨越好,因为这样越能反衬出现在的成功嘛!“感恩苦难”“苦难是命运赐给我的财富”等等,也不见得一定是矫情的虚言。
但是,见证过成功人士的苦难的人,则不一定能享受这个待遇,特别是,如果仅仅是旁观式地见证,而并非曾带给他温暖关怀(或许还包括伤害)的话。
因为这类人的存在,不仅对他回顾往昔无益,甚至还可能破坏他对往昔苦难的某种经过审美化处理的氛围。
我想贾雨村也是这样想的。他应该乐意与娇杏一起回忆当年的“一见两回头”,却并不会喜欢与这门子一起畅谈往事。
不过,贾雨村向来是沉得住气的,所以表现得很是亲热,拉住那门子的手笑道“原来是故人”,又让他坐下详谈。眼看门子不敢坐,贾雨村又笑言“贫贱之交不可忘”,又说这里是私室,但坐无妨。那门子也属识趣,听他这么热情,坐是坐了,不过还是“斜签”着坐的。
然后贾雨村开始打听门子示意不让他发签的原因,门子就说到了本省“护官符”,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这其中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家族”了: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说起来贾雨村当官经验还是不足,竟然没听说过。注意那个门子听说贾雨村居然连这“护官符”也不知道,劈头盖脸就是“这还了得!连这不知,怎能做得长远”。你琢磨琢磨这味道,是不是有点蹬鼻子上脸了?
我猜这个时候门子的坐姿已经不是“斜签”着,而是正经坐着了。因为他觉得这贾知府也不过如此嘛!
更何况,这期间来了一个“王老爷”,贾雨村出去谈了一顿饭的工夫才回来,然后就开始细问缘由。
这位“王老爷”,不会是王子腾,但必是金陵王家的人啊!并且八九不离十是王子腾差来的。这不正应验了门子的话吗?可不让他感觉更加良好嘛。
不过话说回来,这门子是的确很会观察,并且也不能说全无良心,向贾雨村完整地介绍了“一女二卖”案的整个过程(在此不多展开),还特别点到了那位被卖的女孩儿与贾雨村的渊源。我们来看一下他是怎样向贾雨村说明的:
“老爷,你当被卖之丫头是谁?”雨村道:“我如何得知。”门子冷笑道:“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她就是葫芦庙傍住的甄老爷的小姐,名唤英莲的。”
值得特别留意的是门子的一声“冷笑”。
一个小小的门子居然在老爷面前“冷笑”,这固然表明了他由于掌握了与贾雨村有关而贾雨村浑然不觉的“猛料”而渐渐张扬起来,但更重要的却是他有意无意地透露了对贾雨村多年来根本没有把甄士隐和英莲放在心上的忘恩负义嫌疑的嘲弄之意。
特别是他还加了一句“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可真是诛心之语。
按初次当官以及赴任伊始的贾雨村的风格,此时要做的当然就是设法解救甄英莲了,但是他在与门子分别感叹了一回英莲的悲惨命运后,却问了门子一句:
“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
不仅把英莲看成了一个“被拐卖”的尽管可怜却与己无关的女孩儿,还在事实上对是不是要趁这个大好机会解救她产生了犹豫。
我猜贾雨村实际上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答案,那就是不能因为想报甄家的恩而得罪贾王二家;他们都是他的恩人,且都是改变命运的大恩,实难区分轻重,但毕竟施恩的人已经发生变化了:
甄氏已没落,贾王却还可用!
只不过,贾雨村还是得找到一个外在的支撑点,告诉他,他按照有利于贾王的方向去处理案子是正确的。
这个支撑点就是门子给的。
他笑话贾雨村“当年何等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提醒他“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老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见贾、王二公”(这个门子当“包打听”实在太好了)。
此话肯定正中贾雨村下怀,不过他的回答很有意思:
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我实不能忍为者。”
这话就实在太官方了,假得很了。皇上有“起复隆恩”,甄氏有“知遇资助之恩”,贾王二府有“举荐提携”之恩,都是恩情,他却已经把甄氏之恩给掩盖掉了;而皇恩会因太过遥远而变空洞,提携之恩则因其可持续性而成为现实选择。
那个门子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贾雨村给瞒了,以为他是真的还想报皇恩,又“冷笑”说老爷说的都是大道理,但在世上是行不通的,还拿古话教他“趋吉避凶”,不要搞得皇恩未报,倒先“自身不保”了。
接下来就好办了,贾雨村参考了门子的意见,加上自己的算计,拿钱解决了冯家的诉讼问题,用书上的话来说就是“雨村便徇情罔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断了此案后,贾雨村又赶紧写了两封信分别给贾政和王子腾,意思是“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类。
此时,他是早已把甄士隐和英莲丢在脑后了,甚至,也许他还曾默想,请甄兄原谅,容我以负恩来换光明前程?我的前程不也是甄兄所期待的嘛!
不过,贾雨村可没忘掉这件事那门子从头到尾都知道,包括自己的贫贱往事他也全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况且,他贾大老爷岂是随便让人多次“冷笑”的?自然“心中大不乐意”,于是,后来找机会寻了个不是,充军流放千里之外去了。
以上就是东山再起的贾雨村做的第一件事,在左右为难的“报恩”中,他充分考虑了贾政与王子腾两位上级(兼恩人)和门子这个下级的意见,作出了符合职业规划的选择。只可惜,他完全舍弃了对他的命运产生过重要作用的甄士隐。
当然,他的选择是饱受指责的;而如果是现实中的你,会如何选择呢?欢迎讨论!
《红楼梦》故事精彩纷呈,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别人,看到社会,看到人性,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