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的路上,小小苗碰到同学就一起回家。几个小朋友骑得很欢,而我走在后面。越来越快,已经脱离了我的视线。直到我到了家里,一开门发现她不在家,我赶紧到院子里找又发现不在院子里。一下子着急,担心,还有火大。匆忙在附近找起来,走出门口听到了一个小女孩在哭。原来是她们一起玩的小朋友受伤了,奶奶又在凶她,所以哭的声音越来越大。我走进,小小苗马上和我说“不是我撞的,不是我撞的。”那个奶奶开始说,普通话也不太好,我听得不是很明白。我理解的意思就是另外两个小朋友一起撞的,但是她很生气,意思说小朋友上次也和另外一个小朋友撞过,都受伤了。我只有顺着回应,关心了一下。回到家,小小苗还是很气愤,和我说“不是我撞的。”我问她:到底怎么回事?小小苗就学了这个过程。原来是这个小女孩子和另一个小朋友的自行车撞到一起,撞到了小小苗的自行车上。重点是她说,最开始这个奶奶一上来就说小小苗,以为是和小小苗撞到了一起,所以小小苗感觉很冤枉,所以到现在还有点生气。 这些事事非非我不关心,因为那个小女孩也只是撞了一下,没受伤。我共情了一下小小苗,你被冤枉了很不开心?小小苗说是的。可是我现在心里着急的是小小苗在外边的时候,脱离了我的视线,自己就跑开去玩了。小区里车很多。但是我知道当时不是说教的时机。
到了晚上,洗漱前,我坐在小小苗对面,和她说,有个事情需要讲一下:你知道白天我到家后没有看到你,当时有多着急吗?我又跑到院子里,还是没看到你。我都慌了。我很担心你,你下次在外边一定不能自己这样不打招呼的就跑开了。而且小区里车这么多,一定要在妈妈身边,注意安全的。小小苗欣然接受:对不起,妈妈,我知道了。
反思:有些时候避免不了要说教的,孩子需要教。对于家长来说,找个合适的时机非常重要。如果当我找到她第一时间和她发火,怪她,她当时刚好受了委屈 ,一定会很难受。而且当着外人的面最不适合教育孩子了。回到家,她情绪还陷在被冤枉的情绪里不能自拨,需要一个时间消化,所以我还是没有和她说这个事情 。一直到晚上,我和她都冷静的时候,慢慢聊,她就比较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