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前两章,由于该书是纯粹的工具书,故此从其主要内容以及自我理解两部分来记述。
第一章“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总起全书。首先强调了笔记在读书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介绍笔记的各种类型,继而重点介绍了作者的“笔记读书法”,认为笔记是人与书之间关系的改变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笔记读书法的五个步骤:选书、购书、读书、记录以及活用将读书的过程结构化以及将笔记本一元化。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笔记读书法中的第一步: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书。本章主要是明确了在选书、购书的过程中(其实可以扩展到整个读书的过程)应该掌握主动权,例如列购书清单如此重要是因为应该是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在选购书籍的时候掌握主动权,减少广告推销、冲动性购买等影响。同时介绍作者列购书清单的诀窍—“首字母缩写法”,通过简单的分类整理相应书籍,以便更好的查找。以及简单评论实体店购书和网上购书的优缺点,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线索,将购书清单和笔记本联动起来等具体方法。
对于作者的观点,本人部分赞同也有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现陈列如下:
赞同:1、第一章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将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我认为确实是这样的,在生活中灵感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的时候突发奇想却因为某些事耽误之后便再难想起,究其原因在于灵感的抽象性以及当时所处环境(脑内环境)的具象性,灵感的抽象性使其难以捉摸,而思想的变化是最无踪迹可寻的。
2、“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为它之所以成为这种阶梯在于特定的书籍满足了特定人的需求。市面上的书籍千千万,我们究其一生不能读完所有的书,缺少某方面的知识需要阅读工具书,专业领域需要钻研专业书,各类小说则可以慰藉心灵、开启心智等,有意识的去读书能够更有针对性,效率也更高。
3、第二章中作者举例“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的例子来解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线索,即在生活中要竖起敏感的天线,时刻注意有意思的信息,这里的“被动声呐”虽然是靠接受其他船只发出的声波来活动但事实上在于他的主动接收,因此我想也是对前文要掌握“主动性”的另一种回应。
疑义:在老师推荐之前我就已经在网上的推荐下买了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读完但是通过对前两章的阅读我大概知道本书的主要内容。相比较起如何阅读一本书我认为本书更多的是介绍作者自己阅读的一些小技巧,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本书将着力点定在读书的一些技巧性建议上,虽然有些方法值得学习但是也有些方法本人不敢苟同,例如所谓“将读书过程结构化”、“将所有信息全部罗列、不要分类”等,但技巧上的东西各人有各解,此处不予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