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微信公众号越来越流行,除了官方的一些大号,还有很多个人的小号,这些小号同样吸引了很多人关注,你会发现,其实人群确实是向着一个个小的团体发展的,小圈子里的人因为共同的兴趣能够聚在一起分享思想和经验的成本和门槛越来越低,我们从一开始的发现小群体,到跟着凑热闹,再到决定去留然后勇敢发声,其实是要经历一个重要的进步的,那就是思想的足够成熟和思考的足够独立。
我是对世界观和方法论很感兴趣的,不过真的只是感兴趣,没有成果,没有研究,有的只是不断的观察,然后在自己可以达到的界限之内做一些小思考,刚刚有了一点小体会,就迫不及待地跑过来闲侃了。
互联网让信息爆炸了,boom的一声啊,好的坏的真的假的都能炸出来,我们每天刷微博,看微信,看新闻,信息实在多的不得了。然后你会发现新闻呈现信息的速度几乎可以和事件同步,再加上越来越多的网络恶搞,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经历了一堆信息垃圾风暴,然后很疲劳地合上手机,开始发表个人感想,“要了解一个事实真的很难”,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一点,然后想想,你读了带走他人情感和价值观的信息报道以后了解到的真的是事实嘛。
所以才会有李冰冰澳洲看病囧事被网友拿来吐槽国内医疗,发现地点是澳洲以后大家纷纷改口的事件,才会有几年前的生蛆橘子谣言被微信朋友圈疯狂转发造成南方橘子滞销的事件,我越来越感觉到,其实知道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能够判断才是首要任务。
然而这种判断是基于自身的判断,你说我一个普通老百姓难道要为了求证一个报道的真伪去发一个学术论文不成?其实不必,但是我们不该懒于积累常识,当我们常识越来越多的时候,一些最基本的假消息也就不会在给我们徒添烦恼了。
有人说,你严重了,我看个新闻而已,怎么会徒添烦恼,其实如果新闻报道的事件和你利益息息相关,你会发现其实你每天在手机屏幕面前,从新闻,论坛,朋友圈和道听途说里挤出来的所有消息无一不影响着你的情绪。因为笔者就身处一个类似的环境中,你能够感受到其实大家也是在茶余饭后讨论一番,最多是抒发一下指点江山的欲望,让无聊的时光不那么漫长而已,最后也是摇摇头无奈的感觉到,自己说这些也没什么用。
其实有用,并非一无是处。很多时候我们都因为无法描述一个细节或者无法把一件事情说的足够详细足够好而愤然离去,然后或三七开,或五五开,说有好也有坏,有成也有败,一切皆是辩证法。其实你自己都觉得,好像最后总是到了同样的做出这个结论的时候,然后直到有一个人,他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把你想说的细节,你说不出来的细节一一描述,你瞠目结舌同时内心喜悦,因为这他妈分别就是我先想到的,我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然而,事实是,这就是你和他的差距。而我,很多次地体验到这种差距,然后捶胸顿足,羞愧不已。
另外一个问题是,很多时候我们评论一件事,很容易先入为主,而且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人之常情嘛,毕竟这事儿和我们息息相关是不是,然而越是这样,你会发现,你的论述,你的讲述最后通通只是变成了你一个人在发牢骚,你没有注意到你的听众已经羞红了脸简直不想听下去,直到你最后也羞红了脸说到,不好意思,我太激动了,我只想说,你激动个屁啊!
如果你想把事情弄清楚,你就不要带入过多个人情感,你要一切从事实出发,运用常识和逻辑去寻找那些关键。抱歉,我虽然这样说完了,但依然感觉空洞无味,因为我只能说到这里了,这是我无法描述的更加细节的东西了,我也在寻找和期待看到有更加细节生动的描述。
所以我以上说的其实是一种态度,是在信息很多,很庞杂,多到让你觉得视觉疲劳,审美疲劳,思维疲劳的时候的一点点小忠告,给我自己的和一部分人的,毕竟在我们身边是有着一些很厉害的家伙存在的,我很庆幸认识他们,通过朋友圈或者知乎看到他们,他们时时提醒着我们,这种态度是你迈向独立思考,或者说,像他们一样思考的第一步。
我把这种状态很不负责任地描述为一种超自然现象,风吹草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