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人生永恒的话题,普遍,神秘,必不可少。可是,古往今来,恐怕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或者思想家可以解释得清楚爱情是什么。我现在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谈起爱情来,不乏热血和激情。虽然从来没有体验过,但终究逃不过“食色性也”的一般规律,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总想着在第一次爱情之前彻底地把它搞明白,反复的观察,思索,彷徨,痛苦,今天终于对爱情有了比较坚定的看法。
某一天,很偶然地在《我的青春谁做主》上看到了钱小样和高齐关于爱情的一段对白。高齐说:爱情是一件特美丽的事,与其说是两个人的相处形式,不如说是我们心里面的一种感觉。小样说:同意!高齐说:相恋也好,单恋失恋也罢,虽然说结果迥异,但都体会了爱的滋味。甜蜜,忧伤,痛苦…小样说:对啊,我现在就失恋了,可我还拥有爱情。高齐说:干嘛因为满足不了就把爱情弄得那么不堪呢,那不是爱,是占有。大部分人的爱都停留在占有这个初级阶段。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纠缠,怨恨,甚至是相互伤害。当爱的目的不再是占有,爱情就不再跟爱的那个人有关。哪种形式都可以享受爱情。这就是传说中的,我的爱与你无关。看完了这段话,我想起了一个朋友给我讲的他的一个“自恋”的故事。
朋友说他是在自习室注意到她的,而且总是有机会坐在她的正后方,她很文静,很刻苦,喜欢发呆。不算很漂亮,骨子里却有一种倔强和坚韧,还有点儿与世无争的可爱。当时就是这种感觉让他欲罢不能。有一天趁她不在的时候,他偷偷看了一下她的笔记本,只有一个英文名字:Rebecca。于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功能强大的网络的帮助下,用这有限的信息搞到了她的名字和QQ,并且加了好友,以学弟的身份跟她聊过几次。这个故事,朋友跟我讲过很多次,每次讲都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我一直无法理解他的这种感受。看完钱小样和高齐的这段对话,开始觉得那个朋友特幸运,特伟大,特纯真。也许他已经超越了占有的初级阶段,达到了柏拉图精神恋爱的境界了。
今天,读了季羡林大师的一篇关于爱情的文章,也颇有感慨。季老在文章中引用了蒙田的一段话:我们不可能把爱情放在友情的位置上。我承认爱情之火更活跃,更激烈,更灼热…但爱情是一种朝三暮四,反复无常的感情,它狂热冲动,时高时低,忽冷忽热。而友情则是一种普遍和通用的热情…再者,爱情不过是一种疯狂的欲望,一旦进入友谊阶段,也就是意愿相投的阶段,它就会衰弱和消失。爱情是以身体的快感为目的,一旦享有了,就不复存在。
我很同意蒙田的观点。在看到这段话之前我就一直在思索是先有爱再有性,还是先有性再有爱。想来想去,我偏向于后者,因为真的感觉身边的人都有点儿色,没想到大师也有如此“龌龊”的想法。也许性,才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吧。
可是,如果完全同意蒙田的话,我朋友那段伟大的“自恋”史又该如何解释呢?当时他没有占有的快感,却真真切切的甜蜜了一把,幸福了一把,体验了一把,直到现在他还意犹未尽。
最后,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扼杀在摇篮里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只有萌芽,成长的过程是变质的开始,是性的滋生,欲望的潜伏。结婚以后,爱情随即消失,两个人不再相爱,但是大多数人会选择相守。在相守中,我们有了孩子,有了家,最后凝结成了亲情。亲情是爱情的终点站,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轮回中体验着爱情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