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来叨如神的范知府。中国人几千年一直有造神的习惯,这应该源于人类对于未知的恐惧,对英雄、神灵的祈盼,所以才会有了诸葛亮、刘伯温那般的人物。当然,范知府还够不上神一样的存在,但在墓志铭中,陶望龄称其“一时传为神焉”,这是咋回事呢?请听拉拉藤叨来。
众所周知,断案是古代地方官员们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否断案,能否公正执法,是老百姓评价官员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影视剧中常见家长里短、杀人越货之类的事情,就到衙门前敲鼓鸣冤,在一阵宏伟沉重的唔声中,县令知府等各级大人们,在明镜高悬的牌匾下,升堂、审案。因此,那些善于断案、断疑案,为百姓申冤平反的地方官员,无疑就是百姓眼中的青天、心中的神灵,最典型人物的,堪称官员楷模的,便是狄仁杰、包拯、海瑞等等。
范槚一生所干最大的官职,便是在淮安任知府,在当时当地也是个有水平、而且水平颇高的审案高手。墓志铭中记载了他的一件先进事例,拉拉藤概括为“智断徐柏命案”,先看原文:
民家子徐栢及婚而失之父诉府公曰临婚当不远游是为人杀耶父曰儿有力人不能杀也久之莫决一夕秉烛坐有濡衣者臂两甓偻而趋公默诧曰噫是栢魂也而系甓水死耳明日问左右曰何池沼最深者吾欲暂游对曰某寺遂舆以往指池曰徐栢屍在是乎网之不得将还忽泡起如沸复於下获焉召其父视之栢也然莫知谁杀公念栢有力杀栢者当勍一日忽下令曰今乱初巳吾欲简健者?快手选竟视一人反袄脱而观之血渍焉呵曰汝何杀人曰前阵上涴耳解其里血渍沾纩公曰倭在夏秋岂须袄杀徐栢者汝也遂且服云以某童子故童子至曰初意汝戏言也果杀之乎一时传为神焉
话说,范槚任淮安太守时,有一户姓徐的人家,儿子叫徐柏,到了快要结婚时候,人没了。这可把老头子可急坏了,城内城外到处找人,都不见踪影,难不成对没见过面的新娘子有意见啊?于是,老头子跑到了官府报案。范知府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几分,对老头子说:“你儿子都快要结婚了,应该不会走远的,找了那么久都不见人,一定是被人杀了”。老头子不相信啊,说“我儿子正是壮年,身强力壮的,不可能有人能杀得了他”。于是,老头子就和范知府争论很久,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谁也说服不了谁。
有一天夜里,范知府点着蜡烛在那坐着。突然,有个穿着湿衣服、胳膊上绑着砖瓦的男人,佝偻着身子,从眼前一闪而过。蜡烛呼啦也晃动了一下。范知府倒吸口气,心中诧异,暗想:“哎呦,莫非徐柏的鬼魂也来找我申冤了”再细细琢磨,“胳膊上绑着砖瓦的湿衣男子,说明是死在水里的啊”。于是,天一亮,就找来左右,打听道:“淮安城里最深的水塘在哪儿啊,为官打算过去逛逛。”有个人说,某寺里池塘水最深。
于是,范知府就坐车来到了某寺里,指着水池说“徐柏的尸首在这里”。知府发话了,左右随从和吃瓜群众就用网子捞啊捞,捞啊捞,可是啥都没捞到。正当大家觉得知府被鬼魂迷了心窍,转身要走的时候,池塘中突然涌起很多水泡,就像水烧开了一样,人群中立刻一片躁动。大家赶紧又去打捞,终于在池塘水底捞上了一具尸体。范知府连忙让老头子来认尸,正是徐柏。老头子哭的是昏天黑地啊,赶紧磕头请知府大人查处杀人凶犯。
范知府心想,徐柏是个有力气的人,一般人等估计难以得手,能杀得了他的人,必定也是身强力壮的。于是,让左右把吃瓜群众打发走,不支声地回到了府里。就当大家认为知府一筹莫展,此事就这样过去的时候。一天,范知府忽然下令说:“现在动乱(拉拉藤注:正是倭祸也)刚刚结束,正是国家和地方用人之际,我想招聘一些身强力壮的人,到府衙担任缉捕、行刑的差役”。
古代差役虽不同于今日警察叔叔,但也算是吃上了皇粮,日子也可以过得去。一时间,淮安城内年轻男子纷纷前往府衙报名。就在进行面试选人的时候,范知府看见有个人反穿着棉袄,就让他脱下来。一看,棉袄面上沾着血迹。范知府喝问道:“你如何杀人?” 那人倒也脸不红心不跳,有条有紊地回答说:“哦,是前些时候在战阵上弄脏的”。知府命人拆开袄面,血渍已经沾满了里面的棉丝。范知府质问道:“跟倭寇打仗是在夏秋季节。哪里需要穿棉袄呢?杀徐柏的,就是你了!”
那人不能自圆其说,见事败露,便如实招认了。可是,事情更有蹊跷的是。杀人嫌疑犯继续招供:“我杀人是因为某个小孩的缘故。”当把那个孩子抓来后,小孩竟说:“当初我是跟你开玩笑的,你果真就把他杀了吗?”俺的娘啊,这真是狗血透顶的杀人案啊,或许就因为一个二愣子,被一个孩子玩笑话所激,竟然杀掉了即将新婚的无辜路人。不过结局是,杀人犯被机智的范知府抓到了。一时间,人们都称颂范槚的见识如神。
关于范知府的第二个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在徐梦龙的《智囊全集》中也有记载。拉拉藤文采有限,无法描绘那神出鬼没的情节故事,或许这样故事放在浩瀚历史长河里,也是不那么出彩的水花。或许正是不为人所知,拉拉藤更需要把它讲出来,因为这是在大淮安发生的故事。至于范知府还有什么神奇故事,且听下回再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