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 minna
王小波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的花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才看完。书虽然不厚但我看得很慢,因为总共有45篇之多,每一篇看完,我得先消化一下,然后再看下一篇,每一个主题篇幅都不太长,却都有他自己对人性对一切事物最深层次的认知和观点,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和共鸣,所以需要慢慢消化。
书名取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书里的其中一篇文章,说到他羡慕一只与众不同的猪的不羁和自由,我想他也是在影射自己的特立独行吧!
这是一本以自述和自侃为形式的书,是整合了他以前在各大周刊报纸发表的文章的合集,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围绕着人文文化,伦理道德,科学理论来写的。我整理了一下,以下几个观点是我比较喜欢和认同的,一起分享给你们。
关于文化:
文化既是伦理道德也是一种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通过物质媒介(书籍,艺术品等等)传诸后世或向周围传播。文化也是历朝历代的积累,你把城墙拆了,把四合院扒了,它还在人身上保留着。
关于平等:
世界无法做到人人平等,因为人与人之间不单止有知识的差异,还有能力高低之分,比如一门学问,我会你不会,那么咱俩就无法平等。知识的差异可以产生权力,要想站在权力的最高点,必须让自己拥有更高层次的智慧和能力,所以不能强求知识分子与一般人在价值观方面一致,这是向下拉齐。
关于学习:
不要放弃求知这个行为,学习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文史知识目的在于“温故”,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代的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学习科学知识目的在于“知新”,有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预见未来,他的生活在从现在到广阔的未来。假如你什么都不学习,那就只能生活在现时现世的一个小圈子里,狭窄的很。科学一日一变,越变越有趣好玩,这种进步会让你舍不得变老,更舍不得死。人有知识就会变得聪明,会活得更好,不受人欺负。但其实知识还有另一种作用,它可以使你生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趣。但不管它有没有直接的好处,我们都应该学习,持这种态度来求知,你收获的会更多更好。
关于迷信:
人在穷途末路时就会容易迷信,会去寺庙求菩萨,其实这是在向菩萨讨一种好的品行,或是求原谅,尽管我们内心知道这是不怎么可能的事,但还是很信很虔诚。我们可以相信菩萨,但虔诚必须是在理性的轨道之内的,不然就会失去了理性,放弃理性不愿面对现实是软弱的行为。我们不应反对别人信神,信祖宗,或者信天命---只要信得不过分。
关于数理化:
中国的数理化不用去发明,老祖宗都替我们发明好了,物理是阴阳,化学是五行,数学是八卦。我们学数理化,一般人可能一生都用不到,但我们还是要去学,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我们应该知道,至于能学到多少,能否有作为就只能因人而异。(我问儿子,数理化也许我们一生都用不着,那为什么还要学呢?儿子说:因为国家需要啊!他说的好像也有理,我无法反驳)
关于科学:
什么是科学,对于懂科学的人来说这是验证真理的一种途径或是一种直接的结果,科学过于严肃,过于理性,过于权威,所以容易犯下过于深奥的罪孽,对于不懂的人来说这就是学院式的装腔作势。科学研究的价值志在为人类服务,但不能保证每次研究都有直接的应用价值,但应保证它们都是出于善良的愿望。早些年国外的电影常主张的主题:以研究某种生化物质或病毒来破坏地球以控制人类,这种是非常没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科学研究必须实事求事,必须以善良为终极目的。科学就是它自己,不在任何人的管辖之内。
关于失败:
什么叫失败?可以这么理解: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失败。但“失败”这个词还有更深的含义,即是指人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
他的文章文风是真的大胆,具有批判精神,生在那个年代却丝毫不受那个年代的封建思想所影响,也没受当时社会的一些旧式制度所牵制。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见解。也不会藏着掖着,乐于分享给大众,每一个观点都大胆鲜明到位,活得清醒透彻。所以值得我们去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