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很多“盒子”放进了我的书房。大“盒子”里套着小“盒子”,小“盒子”里套着更小的“盒子”,好似一个个俄罗斯套娃。
有些大“盒子”按照国别分类,有些大“盒子”上则写的是推理、科幻、伤痕、历史或者经济类。
而那些小“盒子”里,则是写着不同的作家名字;更小的“盒子”里自然是装着他们的作品。
这个8月,是个很神奇的时期。我像一个学生进入了暑假观影期;因为亲家的到来,烈日之下,驱着四轮在这个城市的地标间打卡;而我此刻想要说的重点是,我暂时舍弃了那一堆“盒子”,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我探头探脑、小心翼翼进入了韩国文学的大门。
想起来,这竟然是我读的第一本韩国作家的书—金爱烂的《你的夏天还好吗》,窒息的底层民众的生活,压抑的女性生存和挣扎的残酷,一遍一遍在心里压出深深的褶皱。
于是,我将金爱烂的《容易忘记的名字》、赵南柱的《82年生的金智英》和韩江的《素食者》放进了八月的书单里。
我被《你的夏天还好吗》蹂躏着,也被深深地共情着。那样意味深长,却在绝望时戛然而止,让人心生丝丝的期冀,金爱烂的表达和故事构建的能力,膜拜之极。
想象力丰富的人,应该都有一颗敏感的心吧。
中午,翻起她的《容易忘记的名字》。不同于《夏天》各个故事的厚重,这一本散文,散发的是“津津乐道”的生活气息。
带着生活气息的文字,对我有着致命的诱惑。
这个午后,稍稍抒发对金爱烂这个女作家的好奇和喜欢。
分享金爱烂在《你的夏天还好吗》中的几个片段:
1.突然,滚烫的热流涌向喉咙。那种突如其来的感情像沙漠里遇到的暴雨。我想到因为我活着,或者在我活着的时候,有人很痛。我也不知道的地方,某个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因为我而剧烈痛苦。这么简单的事情,以前为什么从来没有想过?这让我颇为困惑。刹那间,泪水扑簌簌地流下脸颊。我连忙伸手擦拭,眼泪还是不停地流。终于,我双手掩面,放声痛哭。(“你的夏天还好吗”)
2.夏日的阳光在水面安安静静地摇曳、闪烁。此岸的稀薄而明亮的膜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华丽地荡漾,仿佛在诱惑我。我想抓住那道光,然而抓住的只是触手即碎的几捧江水。从未有过的恐惧汹涌而来。那是渺茫而且难以言传的恐惧。(“你的夏天还好吗”)
3.秋天来了,却又感觉秋天似乎永远都不会来。不知疲倦地繁殖的季节,过于蓬勃的夏天像贪吃的怪物,越来越胖。不合时宜的热带夜在继续。我们像长满绿藻的湖水里的鱼,掀开被子胡乱踢腾。热得辗转反侧,好不容易睡着了,有时却被萦绕在耳边的蚊子吵得直起鸡皮疙瘩,猛然醒来。暴热和雨季在继续。(“虫子”)
4.日复一日,从早到晚,每一天都没有变化。孤立在一个地方太久,对日期的感觉似乎也变得迟钝了。不论白天黑夜,世界都是黑暗。(“水中的歌利亚”)
5.冬夜。月朗星稀的夜,清爽的首尔之夜。风犹豫不决,像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发出臭味的老人,不由自主地变得软烂,不由自主地发出春天的腥味。距立春还有半个月,城市却像患了感冒,为了应付换季而出现了隐隐的低烧。(“那里是夜,这里有歌”)
6.闹钟响了,琪玉女士起床开灯。瞬间,一个家庭的褴褛和羞耻同时暴露在干涸的日光灯下。没有趣味,也不成系统,随意摆放的家具,琪玉女士令人疼惜,甚至深感悲惨的脑袋也暴露在灯下。(“一天的轴”)
7.窗外是雾霾笼罩的城市全景。灰蒙蒙的汉江,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和房屋,尽管我不是刻意来看风景,却还是感觉在买饮料的同时也购买了视野。(“角质层”)
8.教授那代人把贫穷当成美德,到了我们这一代,却成了秘密和羞耻。(“尼克塔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