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第35章,意思是说:而大道之理,品则平淡无奇,看则模糊不清,听则混沌不明,用则功效不显。
道是深邃的,复杂的和抽象的,当把道用理的方式讲解出来的时候,通常是平淡,无奇和乏味的。观察道时,都不是明显的,聆听道时,都不是清晰的,使用道时,都不是充足的。道是客观的,实在的和真切的,理是人为的,片面的和局部的,道可道非常道,人们可以知道,悟道和讲道,但在论道和讲理的时候,不应该理直气壮,不应该斩钉截铁和不应该不容质疑;而应该保持谦虚,谨慎和低调的姿态,也应该具备包容,忍耐和原谅的心理。
道理都是朴素的,直白的和抽象的,所以,品尝没有滋味,观察没有形状,聆听没有声音,使用没有奇效。主观没有感觉不能判定客观没有价值,欲望没有满足不能说明努力没有成效。大道之理需要思辨,推理和实验来领悟和证明,而不是依靠感觉和愿望去追求。逻辑思维需要数据,算法和算力去推理和演算,而不是依靠决心和意念来相信。完成事业需要科学,技术和方法,也需要材料,设备和工具,更需要人才,组织和系统。这就需要兼容性,包容性和聚集性,所以,一切人为的因素,主观的意识和心中的愿望都不应该太具体,太明确和太严格,而是保留一些灰色地带,模糊区域和灵活尺度,而那些斩立决,杀无赦和全消灭的思维和做法都会产生错误,祸害和灾难。包治百病的都是假药,一蹴而就的都是作弊,万能无敌的都是欺骗;颠扑不破的都是谎言,放之四海的都是妄想。
大道是自然的原理,客观的法则和人类的觉悟。智慧的人们都会学习,模仿和遵循大道的形态和方法。他们通常坚守的原则是维持形象的存在,但不要过分突出,保持声音存在,但不要过分洪亮,取得效果产生,但不要过分完美。智者的努力方向是在背后发挥作用,在底层获取动力,在模糊中取得成就,在长期中显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