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若是活得太累,定是所求太多,执着太多。
想要光芒万丈,却无法承受光芒背后的黑暗。想要群芳璀璨,却无法接受璀璨过后的枯萎。
故而,总是过得患得患失,不遂人愿。
可生活的真谛就在于此,花儿有开就有败,人儿有聚就有散。人生,有繁盛,亦会有萧条。
延参法师说:
“给生活一种平静、淡然的定位,不要把生活,活成一场患得患失的煎熬,理解那句老话,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想要活出安闲的心境,便要牢记人生三把戒尺:戒骄、戒躁、戒浮夸。
01.第一把戒尺:戒骄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据说,19世纪的法国名画家贝罗尼到瑞士度假,在日内瓦湖边专心画画时,有三位英国女游客,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他的画作。
他却也不恼,并且将她们指出的地方一一改正,改完后,贝罗尼还跟她们再三道谢。
第二日,贝罗尼去到另一个地方写生,碰巧的是,他又遇到了那三位英国妇女,她们向他打听道:“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
贝罗尼微微弯腰,回答道:“不敢当,我就是贝罗尼。”三个英国妇女听后,顿时红着脸跑掉了。
贝罗尼没有因为自己的知名,而夸夸其谈,或是高调炫耀。而是收敛脾性,虚心接受不同的声音。如此谦卑,令他身上的光芒,从内而外缓缓溢出,耀眼,却不夺目。
谦卑,是一种安静却有力量的涵养。
这种涵养,足以淡化一个人内心的虚荣与自大,然后默默丰盈自身潜在的光芒,照亮人生路上的晦暗。
可若是一个人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听不得一丝真话。那么,就会很容易被名利左右,被人群疏远。
心若不净,怎能安闲?
真正的智者,总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大智若愚。而真正的能者,都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甘居后。
懂得谦卑做人,你会时刻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随时改正,而后在细水长流中,成就真正强大的自己。
02.第二把戒尺:戒躁
内心浮躁之人,往往易于疏离本心,后果难料。
弘一法师曾说:
“静守此心,则心安。敛抑其气,则气平。”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一个师父在收徒弟时,第一件事情,便是让他扫地。过了须臾,那徒弟便进来说自己已经扫好了。师父问他:“那么有没有扫干净呢?”
徒弟回答得很是自信:“已经扫干净了。”
师父在反复询问之后,依旧得到徒弟已经扫干净的回答。然后便沉了脸色,让其回家去。徒弟奇怪异常,心里想:“为何我刚到,就不收我了?”
真相是,这位师父提前在房间的犄角旮旯里丢放了一些铜板,想看看这个徒弟能不能将其扫出来。
可做事浮躁之人,是没有这份闲心去抽丝剥茧、寻其真意的,而是急于注重表面的现象,从而缺失一种内心的宁静。
心若不静,怎可安闲?
内心浮躁的人,难守初心。久处于世,难免不被霓虹闪烁迷了双眼,丢了纯粹。
殊不知,功名利禄浮云过,万千繁华掩灰烬。
拒绝浮躁,去认真地感受生活中,细微之处的种种美好,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不错过一朵花期的旖旎,不忽略一阙闲云的惬意。
让内心安静下来,你会发现,岁月美好如斯,生活快乐有余。
03.第三把戒尺:戒浮夸
人想要活得真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接地气。
除了要有能者的谦卑,智者的安静,还要有凡者的朴实。
所有精致的外在,都只能勾勒出一个人美丽的轮廓,却无法装饰他匮乏的灵魂。
丰富的物质,可以令你生活光鲜。而朴实的内在,却能令你的灵魂光彩夺目。
有人喜住高楼大厦,一览众山小,却也是高处不胜寒。有人向往田园牧歌,一眼望无尽,却将烟火尽收眼底。
当你洗尽铅华,锦绣看遍,最想追寻的,还是田园十里的春色,万顷山河的自然,以及人间烟火的热闹。
一个人最可悲的,大抵就是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地方,虽能看遍人间景象,却也内心孤独无依。
反之,一个人就算身处高位,却不浮夸,依旧愿意将自己,置于同旁人一般的朴实无华,他的内心,必也会安之若素、平稳沉静。
内心沉静,便可安闲。
余生里的每一天,想要活得开心,就要秉持一颗平静之心,看淡眼下一得一失。在浮华里觅安宁,在黑暗里寻光明。
若无静字当头,人生怎可安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