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和思想的关系
修行是一种状态,人要去修行,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用不用在修行中思考,用不用形成思想,还是只是去体悟天地法则,直接修行,不用想,不用思考,不用形成思想,就如同,吃饭睡觉,呼吸之间,就能体会到大道?
如果仅仅是依靠人的生命本能就可以得道的话,那为什么还要想这个问题呢。
直接呼吸不就好了,人和动物的区别,不正是因为人有灵智么,如果都靠呼吸就能得道,那任何一个喘气的都能得道了。
所以我觉得有意识的、有节奏的、有规律的呼吸,才是一种得道的方法,而不是会喘气这种方法就得道了。
所以思想和思考也是,不是说修行了,就一定要进入睡眠的状态,或者什么也不想的状态,其实修行不是打坐,也不是站桩,这些都是休息,修养,让被琐事缠绕的身心进行放松的手段,大屈才能大伸。
修行可以是任何状态,学中修、玩中修、睡中修,何时都可以。
思考也是,思考用一个字代替,可以是“悟”这个字,思想用一字代替,应该是“道”。
一、思考是什么
思考是什么,是悟,悟性,佛家用语,道家应叫资质。是人对自身所作所为的一种反省状态。
有个著名的雕塑叫做思考者,思考者没穿衣服,手杵着下巴,沉思状态,他在想什么,有玩笑说想今天穿什么衣服。
其实也不那么可笑,从生活常识来看,一个没穿衣服的人坐在那里沉思,肯定是在想今天穿什么衣服啊。
但从一个雕塑来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西方雕塑以什么出名,展现人体美学的裸体雕塑最为出名,那裸体都是什么状态,都是没穿衣服的。
那你能说大卫这个雕塑,没穿衣服站着的雕塑的含义,是想试试今天哪件衣服吗?
那就不是笑话了,而是笑柄了。
要了解一个状态的背后,必须要了解它的历史,才能知道为何这样。
思考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产生的技能。
动物能思考吗,这个我们不知道,但猩猩通过学习人类形态,或者自己在无意中发现的技能,不断改进,比如用小棍吃白蚁,这些应用工具的技巧,肯定是经过一番思考的。
只是他们的思考力没有人类那么发达,人类是世界上思考力,目前来看最强大的物种。
思考是一种本能,是人类提高认知的手段,它最主要的功能是能够记忆回放,如同打游戏的S/L大法,不断读档,复原,实验,最后总结成攻略,再去实践,如果一辈子未实践成功,就留给下一代,总有成功或失败的那一天。
二、思想是什么
成功或失败的那一天来临后,就会形成一种东西,思想,也可以叫“道”,或者叫做“缘”,思考是因,思想是果。
思想无好坏之分,也无善恶,只是一种状态,我们评判一个人的时候,不能说他的思想好坏,因为每个人不会随便把自己的思想展现出来,能看到的都是他通过思想的指导,而做的事情,所以评论一个人的时候,一般是说这个人做事的好坏。
那为什么现在社会特别强调要加强建设思想体系呢?
正因为人的行动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都是受心中思想所控,所以这个阵地一定要占领。
正如那句名言,思想的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占领了。
所以思想是思考之后的所作所为,沉淀而来的理论合集。
做什么事之前不思考,做完后还不沉淀,必然没有自己的思想,那就只能被别人的思想占领,你就成为了别人的器,别人指挥去哪,就去哪,到死都不知道干了什么,纯粹的傀儡。
人修行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摆脱控制,自己掌握天地,开辟自己的宇宙,其实有这种思想,也是受控的表现。
因为觉得开辟宇宙就很NB了,其实真正的不受控,是:
我开不开辟宇宙,与你何干,我想开就开,想不开就不开,随心所欲而已。
修行就是为了攒够能量,随心所欲吗?
我觉得不要把修行拔的那么高,修行只是修行的意思,只是个符号,不代表一切,只是用来形容一种状态,做什么事,都知道在干什么,清澈,清晰,明了,洞然的状态。
可谓之心流,思想的心流。
三、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时间线上的持续状态。
思考着,就形成了一个个思想,一个个思想串联起来,就又激发了下一个思考,这种过程也是一种修行。
每天我击打出这些文字,每天1800字,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谋生,也不是为了社会地位,因为追求社会地位这种游戏,就如同打游戏一样,无穷无尽,穷尽短暂的一生,也看不到头,世界上总有比你有钱,比你有实力的人。
但我通过这些文字,我可以打造我的世界,我的世界里,我就是第一的,我是造物主,我创造了你们,你们就要比我低,这是什么心性呢?
按照思考和思想的关系,这是一种意淫的状态。
但这种状态如果真的持续输出的话,还是有人看的。
因为这世界上没实力的人,还喜欢意淫的人,真的很多。
他们宁可生存在别人的意淫中,
也不想脚踏实地的去真真正正的思考下,
自己的思想是不是可以被自己占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