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年的盛夏,阳光似火,疯狂地灼烧着大地,也将我的心炙烤得痛苦不堪。在这关键的人生节点,我满心期待能踏入重点高中的大门,然而现实却给了我沉重一击,梦想瞬间破碎,失望和挫败感如汹涌巨浪,几近把我淹没。
我的父亲,那个平素沉默少言却对我满怀期望的男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并未过多苛责我。他深邃的眼中,满是失望与不甘。短暂的沉默后,他竟提出一个让我始料未及的建议——让我复读一年,报考中师。在他心里,中师或许是更踏实、实际的选择,能让我尽早踏上教书育人的征程,拥有一份安稳且体面的工作。可我,对复读满心抵触。我清楚,过去的一年我已拼尽全力,再复读一年,又能有多大改变?更关键的是,我内心渴望的是继续深造,去探索那更为广阔的知识天地,而非过早地踏入社会,被生活的繁杂琐碎所束缚。但碍于父亲的威严,我不敢吐露真实的想法与感受。
暑假正值农民抢收抢种的大忙时节,是他们一年中最辛苦、最劳累的时候。夏日炎炎,要收玉米、种玉米,收花生、收稻谷,得赶在下雨前收完,免得晒干的农作物被雨水淋湿。收种完这些,下雨时又要赶忙种水稻,唯恐雨水流失,真的是苦不堪言。每年这个时候,也是我干农活最多最累的时候,因为家里缺人手,我便成了主要劳动力。可就在这急需人手帮忙的当口,父亲却用坚定且不容商量的口吻对我说:“农忙,你不用管。你去县城找你堂哥,让他带你去县一中报名复读。”一听到复读,我就觉得像吃剩饭一样,满心不情愿。再听到是县一中,那可是我小升初就落选的学校,去那儿复读就像揭开旧伤疤,痛得难以言表。望着父亲那疲惫不堪、布满血丝的双眼,我实在不忍心拒绝。父亲装了一袋米,捉了一只鸡,送我到公路边的停车站,让我带给县城的堂哥用于报名。不善言辞的我,左手拎着鸡,右手扶着扛在肩上的米袋进城了。我感觉特别别扭,仿佛是去求人办一件不光彩的事,举步维艰。骑虎难下的我,只能硬着头皮敲响了堂哥的家门。堂哥特别忙,每天早出晚归。他告诉我,已经帮忙报名,让我等结果再回去。我等了好些天,无所事事,备受煎熬。堂哥的孩子都比我小很多,还都是女孩,没人能聊天。人生地不熟的,我也不知道能去哪儿,就在堂哥家附近的书店买了几本书看,以此打发时间。复读的消息迟迟未到,倒是大伯来了,还带来一个糟糕的消息,说我家的耕牛没人看管走失了,他在县城附近找了也没找到,父母亲和其他亲戚在别处找。他给我传话,说父亲让我别担心报好名再回去。我满心内疚,往年农忙都是我看牛,再加上我考试失利,让家里如此操心,心酸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一个星期后,县一中复读报名成功的结果才出来。回到家里,农忙已过大半,耕牛也找到了,可父亲却瘦了一圈。8 月中旬,我收到了镇上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当我把通知书递给父亲看时,父亲没讲什么大道理,只说了一句:“那县一中那边怎么跟你堂哥说?”那一晚,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我们父子俩沉默不语。最终,我还是坚定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开学那天,我推着那辆老旧的 28 寸自行车,从村后的崎岖山地小路绕道而行,那条路鲜有人走,又窄又弯,还挺危险。因为我不想让太多人看到我落魄的模样。我艰难地推着车走了好久,到了大路才骑上车前往镇上的普通高中报名。那条路,弯弯曲曲,尘土飞扬,可我的内心却充满了从未有过的坚定和希望。我深知,这条路尽管崎岖难行,但它能引领我走向远方,去欣赏更多的美景。
一路上,我思绪纷飞,回想起备考的那段日子。那些挑灯夜战、埋头苦读的夜晚;那些与同学们携手奋进、相互鼓励的时刻。虽说最终的结果不尽人意,但那段经历让我成熟了许多,也让我更加珍视眼前的每一个机遇。当我终于抵达镇上,站在那所普通高中的校门前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明白,这里或许并非我理想中的殿堂,但它却是我人生旅途的新起点,是我追逐梦想的全新舞台。
如今,每当回首那段岁月,我都满怀感恩。感激父亲的理解与支持,也感谢自己当初的勇敢和执着。尽管我没有走上父亲期望的道路,但在自己的领域里,我一直在努力,不断成长。每一次回想起那个炽热的夏天,我都会坚定地告诉自己: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就能勇往直前,追寻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