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随着各省高考分数线陆续的公布,很多学生即将面临填报学校和志愿的难题。这个时候,学生和家长都开始迷茫了,高考填志愿是兴趣爱好重要,还是未来就业发展方向重要?
兴趣和就业的权衡,也可以说是永恒的话题了。虽然说选专业不等于选行业,但是如果专业就正好是今后做的行业,显然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所以选择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实,不论是做出什么要求的选择,有两个前提条件需要注意。
第一,你现在的兴趣,以及喜欢什么很可能是虚假的。
最典型的就是,一个学生中学化学学得不错,考试闭着眼都能得满分,就觉得自己热爱化学,于是学了这一类的专业。一入学发现搞科研和当化学做题家根本是两回事,悔不当初。
还有就是,现在很多学生喜欢打游戏,觉得做一个软件工程师很酷炫,还可以自己开发软件,然后就选了这个方向,结果又是理想丰满与现实骨感的反差,悔不当初。
第二,未来无法预测。
就像风口无法预测,A股下周能冲到多少点无法预测一样,未来有前途的行业也无法预测。没有人知道哪个行业哪个时候就火了呢,也没有人能知道自己能不能赶上风口,有没有机会能尽早享受专业红利,或者行业红利。而且现在的风口行业,对人的专业要求、学校要求等可是越来越高,报不报的上也是个问题。
曾经一段时间,最火热的专业和行业是机械和土木,可是当大家一窝蜂的报考这类专业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转眼互联网又成为了新兴热门专业,后来是什么情况你也知道了。
所以,选有前途的专业很多时候是个伪命题。
这两个特点得出的结论就是,你没办法选择所谓的“最优解”。
但这并不代表,填报志愿就可以闭着眼随便选,随机漫步了。
所以,我认为,高考生专业选择的程序可以是:
一、 冷静的自我分析。
要充分了解自己与专业选择相关的个人特点,主要包括能力、兴趣、个性、价值观。
二、 了解专业。
重点了解专业的实质学习与研究范畴,毕业生能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专业就业前景与发展前景,专业有哪些特殊的要求等等;
三、 分析哪个专业与自己最相配。
在进行匹配时,要考虑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多方面因素,只有这样,选择的专业才有可能成为考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最佳专业,更有利于个人潜能优势的发展,使我们在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选,那就多考虑科类齐全、转专业难度低的综合性大学,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了解,再有目的地进入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具体方向。
各人自有不同的追求,有自己想要经历的人生,一切的主动权都把握在自己手里。你想要遵从自己的兴趣也好,着眼于未来的就业也罢,都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并且,在多年以后,面对自己选择的路,你能勇敢地说:“我不后悔我当初的选择。”
但我希望,你在报志愿的时候可以尽量给自己的兴趣留一点“空间”,对未来的行业发展有一点思考。不要让最宝贵的大学四年时光留下遗憾,最最重要的,我希望你们能读的开心,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