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下半年尤其忙,因而也欠了很多好电影一张电影票。19年的前十天,看了三部电影,《无名之辈》,《无双》,和今晚的《狗十三》。
电影的热度有多大,从朋友圈,从营销号,从各种微信公众号就可以感受到,而好电影,从来不缺热度。
我原以为这是一部纯讲狗的故事,像《忠犬八公》一样,狗对人的忠诚,人对狗的情感。却不想是一部青春写实片,我暂且这么定义着,当然这是从我的年少经历来看。
整部影片贯穿着压抑的音乐,低沉不嚣张,悠扬却很悲伤。一点也不是我们常常描述的青春片该有的,轻快的感觉。
李玩的父亲是整部电影里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他很像我父亲,尤其打李玩的那一段戏,比现实还真实。忍无可忍的父亲终于在久不出家门的奶奶独自出去寻找李玩而找不着回家的路时,爆发了,摔瓶子,掐脖子,扇耳光,那种怒气和歇斯底里,我曾经也一样的体会过,五个手指印印在稚嫩的脸上,是火辣辣的疼。和电影不一样的是,现实中没有坐在父亲腿上被道歉的那一幕,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大人的世界,没有道歉二字吧,他们掌握着的都是真理吧。
另一幕就是最后父亲在车里捂着李玩的眼睛失声痛哭的样子,像极了李玩被打后在厕所里不敢哭出声的模样,人生啊,没有哪个阶段的生活是容易的,大多时候我们都披着伪善的外衣,又或者换个褒义词,坚强的铠甲,在世间行走着,微笑都有可能是假的,而那痛哭的样子,真实但不可被人瞧见。
看电影的时候仿佛是回顾了一番自己长大的过程,一路走来,很多人告诉你,成长就是这样的,学会妥协,学会隐藏自己,学会懂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你看你周围的那些大人,谁不是这样过来的。所以价值观里一直觉得的,所谓不动声色的大人,就应该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但当别人将整个过程演出来时,猛然发现,大家都是被逼着在做选择。李玩奋力挣扎了两次,都以失败而告终,再歇斯底里的叫嚣,再不顾一切的想要告诉大人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最终都会被贴上不懂事的标签,然后就被孤立,没有人能够理解你,没有认同感是很孤独的,而人是不能一直处于孤独中的,所以为了合群,我们一开始被逼着做一些选择,后来慢慢习惯这样选择,再后来连我们自己都觉得,嗯,就应该是这样,现在才是真的长大了,以前的自己太傻了,不懂事。到最后,这些变成人生经验,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
见怪不怪,这个词,挺可怕的。四个字,概括了从惊慌到挣扎到彷徨再到妥协的全部情绪。重男轻女,女学文男学理,事业忙忽视孩子,送走狗吃狗肉,这些,都见怪不怪了,但是不是不怪,大家心里都清楚,那份愧疚总会在,不会因为你忽略了就消失。
人和狗是一样的吧,狗不能决定自己的去留,自己的生死,人,不也一样吗?电影的结局,李玩终于学会了妥协,那句“幸好它没有认出我然后扑上来”,道出了无奈,在巷子口捂着嘴,哭成了无能为力。
李玩,欢迎你,来到成人的世界,当然这里鲜有你想象中真正的大人,希望你历经人生百态,回首你走过的路,会告诉你的下一代,这不是人生的常态,你自己去判断,去选择,去做真实的自己。
再见了,爱因斯坦。
再见了,我的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