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品以经典形象著称,经典形象反过来又增加了经典作品的光辉。
《红楼梦》里最光彩夺目的两个女性就是薛宝钗和林黛玉,她们两人在书中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说相貌,两人各有千秋。薛宝钗生得 “ 肌骨莹润”“容貌美丽,以端庄著称;林黛玉却是“袅袅婷婷”“似娇花照水”“如弱柳扶风”,以娇美动人。
论才华,两人不相伯仲。一个能写出菊花“口角噙香对月吟”的飘逸脱俗,一个把柳絮写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情万丈,都是才华出众。
钗黛两人之间的最大差别是性情: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
尽管宝玉在感情上已经选择了黛玉,很多读者却以为不够明智,觉得黛玉不是妻子的最好人选。他们认为黛玉身上有诸多缺点,比如心眼小,多愁善感,说话刻薄等等。
于是读者们给出第三种选择,那就是黛玉克服自身性格缺点,吸取宝钗的优点,或许还可勉强做妻子。
这样的文章看得多了,我今天也想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黛玉就是黛玉,她永远不可能成为宝钗。
撇去容貌和才华不谈,我们只谈性格。
一种性格的形成,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先天因素,比如身体素质。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好坏肯定会影响人的心理和性情,试想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和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怎能有同样的性情?
同样一个人,身体健康和生病时,性情还会不同,何况一个长年多病的人?
黛玉天生就是一个多病之身,“从会吃饭时便吃药”。怯弱单薄的体质造就了她的敏感多愁,敏感多愁又进一步加剧了她的体弱多病。
反观宝钗,除了偶尔老毛病犯了,咳嗽一些,吃一丸“冷香丸”就没事了——想来也不是什么重病。除此之外,书中就极少写到宝钗生病,可见身体很健康,至少是正常人的体质,不像黛玉一天到晚泡在药香里。
这样的身体差异造就了宝钗和黛玉截然不同的性格:一个豁达乐观,一个孤僻多愁。
由此可见,一个健康的身体对性格的养成多么重要。
后天环境也是造成性格差异的重要因素。
论家世,黛玉似乎更胜一筹,黛玉父亲林如海科第出身,巡盐御史,出身“世禄之家”“书香之族”,所以黛玉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如果黛玉家世够得上显贵的话,宝钗家世就称得上“百万之富”,出身皇商,手眼通天。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年浸润在皇商之家的氛围里,聪慧如宝钗,不可能不受到生意人精明和圆滑的影响,这和黛玉书香门第的儒雅氛围是截然不同的。
外部环境的不同不仅体现在两人的家世上,还表现在家庭气氛的浓淡上。
黛玉五六岁就失去了母亲,过早失去母亲,黛玉的童年是不幸福的。母爱的缺失使黛玉常常感到孤独,这是作为父亲的林如海无法给予的感情。
何况当时林如海除了黛玉母亲,还有几房姬妾,平时又忙于公务,不可能把所有情感倾注在黛玉一人身上。后来随着林如海的去世,少女黛玉彻底成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女。
宝钗虽然也是幼年丧父,但至少还有一个母亲薛姨妈陪伴左右,难过的时候还有人说说心里话,高兴了可以在妈妈怀里撒撒娇,在亲情上宝钗并不贫乏。
更何况薛姨妈这个母亲老于世故,很会为女儿打算,善于笼络人心,把贾府上上下下都打点得妥妥贴贴,为宝钗将来入驻贾府做少奶奶打下了坚实的人脉基础。
在那个儿女婚姻由父母做主的年代,有这样一个精明世故的母亲保驾护航,加上宝钗又深得母亲社交的真传,在人际上左右逢源。面对这一对母女,黛玉未免更加势单力孤。
先天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属于客观条件,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黛玉与宝钗的性格形成有特定的客观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黛玉变不成宝钗,除了这些客观原因,还有最重要的主观原因。
你说宝钗爱不爱宝玉?答案似乎是爱。你说黛玉爱不爱宝玉?答案是确定无疑的,爱!
宝钗是一个冷静理性的女子,即使爱也很少表露出来,唯一一次最明显的流露就是宝玉挨打那一次,她难得的真情流露让宝玉也大感意外。可见,平时宝钗和宝玉之间交往都是保持距离的。
书中对宝玉宝钗很少有单独相处的描写,一出现都是姐妹们一起的场面,即使两人独对也是彬彬有礼,客气疏离。
黛玉和宝玉的相处完全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好的时候“言和意顺,似胶如漆”,不好的时候就像斗眼鸡一样彼此咬牙切齿。
这才是正常的恋爱状态嘛,一起哭,一起笑,悲喜共享,不遮不掩,贾母那句“不是冤家不聚头”很好地总结了两人的关系。
为什么钗黛和宝玉相处状态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
因为用情深浅不同。
感情是最好的试金石,不动情的人可以做到有礼有节,相敬如宾。一旦动情,就会患得患失,或喜或悲,尤其在感情没有确定的情况下。
宝钗对宝玉不能说没有情,宝玉那样一个人见人爱的暖男,又是衔玉而诞的富贵公子,相貌家世人品都是一等一,宝钗会动心也正常。
但是跟黛玉对宝玉的情感投入相比,宝钗要少了很多。
究其原因,首先要从宝钗入住贾府的原因说起。
宝钗入京的首要目标是入宫“充为才人赞善之职”,此路不通后才转而投奔贾府。换言之,宝玉并不是宝钗的首选。
其次,宝玉并不符合宝钗对未来夫君的要求。
宝钗一提科考之类跟仕途相关的事,宝玉就烦不胜烦,宝钗不可能看不出宝玉无意仕途。
宝钗是一朵人间富贵花,她想要的是“夫贵妻荣”的荣耀无比,羡慕的是元春那样的风光无限,但这些,宝玉都给不了她。
可是,当时在宝钗周围,除了宝玉,她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宝玉不过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我一直觉得最后嫁给宝玉,宝钗心里是感到委屈的。
不仅荣华富贵,宝玉连爱情都给不了宝钗,对两人而言,他们的结合都是悲剧。
黛玉对宝玉却是浓的化不开,分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感情。抛开前世姻缘天注定的说法,黛玉和宝玉的感情是在一天天耳鬓厮磨中渐深渐厚的。
除却青梅竹马的原因,两人心意相通才是最重要的。
黛玉纵然敏感,纵然多愁,宝玉都无限包容呵护,他不仅爱她,更懂她。因为懂得,更加爱她。
黛玉葬花,宝玉就陪她落泪,因为他知道黛玉葬的是花,悲的却是自己的命运。宝玉像黛玉爱花一样怜惜着黛玉。
同样,黛玉更懂宝玉的至真至纯,所以从不逼迫他做违背内心的事。黛玉恼的只是宝玉在感情上的疏漏,从不在科举仕途上给宝玉压力。
黛玉呵护着宝玉的纯真善良,她是最懂宝玉的人,也是最爱宝玉的人。
这样的心意相通,是宝钗无法达到的。更何况相爱的两人是容不下第三个人进入的,爱情永远是排他的。
因为用情深浅不同,黛玉做不到像宝钗那样克制冷静,不动声色。
无论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情感,黛玉都不能成为宝钗。
再说了,黛玉为什么要成为宝钗?明明宝玉最喜欢的是黛玉,宝钗再好再完美,但是宝玉不喜欢又怎样?也是枉然。
爱情不是因为你有多完美,而是因为:你就是你,正好是我喜欢的样子。
黛玉恰好是宝玉喜欢的样子,无需成为宝钗。让黛玉变成宝钗,才是最大的悲哀呢!
202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