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25日 星期三
品读《关睢》
周末,行走双桂湖,大片大片的荇菜在水面招摇,黄色的小花立在油绿的叶上,精巧迷人。在这夏花绚烂的季节,荇菜本不引人注目,但因为它是从两千年多年前的《诗经》中走来,而且被赋予了“爱情”的意象,所以每次与它迎头撞见,便忍不住想要去阅读它、感受它。
听过好几个学者大咖讲《诗经》,对其开篇之诗《关睢》各有不同理解。汉代儒者或注解这是歌颂后妃之德,或认为这是咏赞周文王和妻子太姒的典范婚姻,理由是孔子编《诗经》把《关睢》放在305首的第一篇,这么重要的位置,一定说的是重要的人和事,也一定是能对全天下起教化作用的“礼乐”之道。他们知道孔子是追求“克己复礼”的圣人,不会把单纯体现民间男女之欲的情感诗放在《诗经》首篇。
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关睢》就是一首美丽的爱情民谣,我尤其认真的听完了四川诗人流沙河讲《诗经》,讲座题目就叫“诗经点醒”,共10 集。老人家没有现代式PPT,只用一块小黑板,一根教棍,每次把要讲的诗歌原文用粉笔端正的写在黑板上,还讲的四川话,有点摆龙门阵似的拉杂,但他丰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吸引了大批观众。他认为《关睢》就是民间男女相悦相追的情诗。他说,孔子知道爱情是婚姻家庭的基础,婚姻家庭又是社会富足稳定的基础,所以爱情是人伦之始,《关睢》当然要放在首篇。
从他的讲解中,我真有被“点醒”的澄澈。念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副野鸟纷飞、啁啾鸣叫的夏日田园图明晰起来;念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个婉约清丽、浅笑嫣嫣的亭亭女子形象定格下来;念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总是心存疑问:为什么要左采一下,右采一下?哦,原来这是扭动腰肢的舞蹈,荇菜只需采一小捧,用以祭祖,不过是舞蹈的道具而已。为什么还有琴瑟,还有钟鼓?哦,原来这是一场民俗活动,也许类似于我们的耕春节,姑娘小伙子们,就是要在这样的节日上互相撩拨,寻求伴侣。流沙河老先生说这是古代祭祖的“中天节”五月十五,我惬意地欣赏了一场古人们原始朴素又奔放热烈的民俗画面。
我也愿意把《关睢》理解成一首贵族阶层婚礼上祝颂新人的歌曲,歌曲回顾了君子与淑女从初遇到成婚的美好历程。男子“寐寤思服”“辗转反侧”,既爱得深沉艰难,又爱得很守规矩,他不是为爱攀墙折柳,而是以琴瑟去“友”之,显得好有雅趣。可以相信君子和淑女终成眷属,结局十分美好,最后一句“钟鼓乐之”便是明示,因为只有在婚礼、祭祀等重要场合和大型活动中才会有洋洋乎钟鼓之声。
有时读一个作品,不必去寻求大道至理。“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只要我们认真体悟生活,感受到景美人好,感受到愉悦和爱,这就是最好的教化。
——湖畔书苑 · 屈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