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又致郁的一本书《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
(有大量剧透,慎读)
我今天看完了一本书,《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是在当当读书的某一个推荐榜上看到这本书,身为一个吃货的我自然而然的被它吸引了,然后上学校的图书馆搜了一下,居然有,真是莫大的惊喜。其实在翻开这本书以前,我根本不知道这本书会讲些什么,甚至做好了它是一本食谱的准备,然后开始看了以后就被书中所描写的三个故事完全吸引了,根本舍不得停下来。毕竟不是玛丽苏的青春小说,没有欢欢喜喜的大团圆,也没有虐心虐肺的肝肠寸断,有的只是感叹世事无常,荒凉心酸,释怀感慨。
先说结局最好的那个故事好了,曾经事事倚靠妻子的马克突然地就失去了她,于是留下空洞,于是逃离了所有带有妻子气息的地方,甚至缺席了她的葬礼。我的人生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重大的失去,所以我调动了我所有的感性去尝试感受那种无边无际的连时间生活都没有意义的悲伤,不知能否知其一二。这世界上有一件不可反驳的事实,就是时间是最大的杀手不放过一切,包括这种浓重到无法自拔的悲哀与失去。就像书的标题描述的一样,主人公用下厨这样的方式来缓缓地走出来,任由时间杀去悲哀。主人公是幸运的,周围所有的人都关心他,照顾他,帮助他区分芹菜和香菜,帮助他挑选厨具,他也认识了新的人。在快要结局的地方,马克和邻居老太太讨论鸭肉如何制作的那三言两语里,我觉得我的心都温暖了起来,对于前面努力构建出的悲伤都被轻易地化解了。这个故事结尾在主人公终于打开家门邀请原来的好友和新的朋友来吃晚饭这样团圆的地方,有一个细节我十分在意。主人公去妻子曾经常去的那家花店买了装饰餐桌的花,摆在桌子上以后才发现这竟然和妻子还在的某个时刻的景象重合在了一起,即使他和友人曾丢掉了所有带有妻子气息的物品,他仍感觉他的妻子仿佛仍在他的生命中活着,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的呢,下厨曾是妻子最经常做的事情,他使用了妻子最擅长的东西来帮助他走出失去妻子的哀伤,这浓厚的永远无法泯灭的爱情,或者,亲情。
然后说说讲母亲的那个故事吧。这里的母亲,奈斯比太太,她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母亲,她拒绝复健硬是把自己拖成了瘫痪,她苛刻、尖锐、纠缠、喊叫,再加上她逐渐老去的大脑混淆了现实与虚妄、过去和现在,她像一只不可抹去的痕迹牢牢地侵占在女儿菲尔达的生活里,摧残着女儿的生命力和原本属于她一个人的时间和空间。我觉得我被这些文字逼迫着去期盼着奈斯比太太的死亡和菲尔达的解放,就像后期的女儿一样,我一边期待着一个人的死亡,又一边觉得这样去期待一个人死亡的我特别冷血无情,因为她毕竟是一个母亲,她给女儿不止带来了无边无尽的捆绑与苦楚,也带来了感受这人世间的生命。菲尔达总是选择用下厨来平复自己的生活苦难。书中有描述除了母亲之外的所有人都惊叹赞美于菲尔达的厨艺,也在好几处描述了母亲对菲尔达厨艺的苛责,不知道是不是显示了母亲连这一丝丝的美好也要侵蚀呢?或许还有些别的什么我没抓住的意思。故事里,菲尔达也有自己的女儿,叫欧瑜,她们之间的母女关系相依相偎、和谐亲密,和菲尔达与奈斯比太太的母女关系呈现出了鲜明的对比,也许是因为菲尔达一直渴望着自己这样的母亲,所以给了女儿想要的一切。故事的最后,菲尔达一边尝试着说服自己去原谅母亲所有的所作所为,一边期待着自己的解放,在菲尔达纠结的时候,奈斯比太太突然恢复了清醒,她对女儿说的那句歉意简直给了我无法言喻的感动,或者不是感动而是一种其他的感情。奈斯比太太自己吞下了大量的镇静剂以后,在女儿喂给自己最爱的甜品以后永远地沉睡了,也许这一段相互折磨的母女关系只有在一方死亡以后才算终结吧。
最后说我最最心疼的人,和她的故事,她叫莉莉亚,看的时候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在脑海里回顾一遍她的故事以后,突然觉得没有比她的人生更悲哀的了,所有的细节,所有的转变,包括那戛然而止的人生都仿佛在告诉我什么是悲哀。她从菲律宾迁去美国,努力改掉所有菲律宾人的习惯,努力磨灭自己身上带有的外国人的气息,为了全力的融合进美国的生活与文化中,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然而结局却变成了她倾尽所有为了回菲律宾这个故乡;她曾是个交际、人缘都好的富有魅力的人,却嫁给了一个什么都不需要只要安静不打扰的丈夫,于是渐渐失去了所有的鲜活,她曾以为他们之间的爱情慢慢变得锈迹斑斑,然而最终却认识到他们之间从来没有过爱情;她因为善良或者其他什么善良的原因,收养了越南的遗孤,却被认为是贪图政府的救助金,并遭到了永恒而不可挽回的嫉恨;她曾因为生活的悲哀爱上年轻的房客,却被认为只是一个油迹斑斑的老妇人;她最终想放弃一切只拿着属于自己的资产回到故乡时才发现早在多少年前被曾信任的丈夫签下了没有未来的协议。最后的结局戛然而止,她攒到了回故乡的钱,狠心的放下一切,包括重病的丈夫,一屋子的房客,没有丝毫亲情的养子养女,撒手不管的买了回故乡的机票,心中欣喜地等着机票上的日子来临,然而却在某一个失常的一天里,倒在了面包机前,再也无法听见面包弹出来的声音。这戛然而止的死亡,没有交代的所有事情就这样搁置在了这本书的结局里,丈夫怎样,房客怎样,养子养女又怎样,这样的事,没有结局,就像人生。也许她回家以后也不好过,也许她会退了机票继续守望着自己枯竭的生命,然而没有也许,她已经倒下了。故事里有一个细节我深深震撼了,她善于下厨,于是决定了制作号称是最难制作的甜点舒芙蕾,却因为失败的舒芙蕾感到深深的喜悦,因为这是无尽的糜烂的生活里的新意,突然就起了一身名叫悲哀的鸡皮疙瘩。
总之,我喜欢这本书,治愈,或者致郁都好,它会让我去想一些东西,也许有用,也许没用。
201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