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电脑的某磁盘里存放着一个文件夹,名字是“My dream”,里面word文档有37篇,总字数在10万字左右。
早期主要是面向一本喜欢的言情杂志的故事投稿,后来就是针对各种公众号的投稿。
大学四年,我过稿两次,一次是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众号,关键它的公众号定位我不是很喜欢,另一次是在校内刊物。
稿费得到共120元,钱真的是其次,关键是至今为止,我从来没有在我认同的喜欢的平台过过稿。
我二十出头,回忆过去经历的种种,活得并不算丢人,而没有在喜欢的平台过稿是我最隐秘又最坚固的自卑。
2
曾经,我的读者只有我的闺蜜,她们给我的评价几乎全是肯定。
那时候,写作是最单纯的快乐,因为没有读者没有编辑,就像不用考试的课程,有什么理由不乐在其中?
把写作当成梦想是在高二,那时候深爱写作的我在“文理抉择”前没什么犹豫地选择了理科,更好就业的理科。
然后,我在高二一年的文科课上疯狂写小说,写满了满满两个厚笔记本。
我不想把写作当成我的本职,我要把它当做一生的副业,一生的热爱。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聊深了,他问我,有时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你死而无憾?
我记得当时是傍晚,天空一片朦胧,我说,如果我能出一本书并且有一些人为它流泪了,那……我死而无憾。
到现在,这仍是我唯一的“死而无憾”。
3
我曾经以为过稿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小学作文次次被老师写了“读”,作为全班样例。
初中开始写言情故事,一直到高中。闺蜜或者班里同学传看爱不释手。
直到大学开始正式投稿,我终于成为了那个一直在投稿一直被拒绝的姑娘。
言情故事较多,每篇在5000-8000字,加上构思故事,往往从出现灵感到故事写完要花三四天。
得到最多是编辑大大一句“文笔不错,但故事太平淡。”我最渴望的邮件回复也是我每次最怕看到的,点开时总要屏息。
后来,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炸开,我关注感兴趣的,也关注容易过稿的,我写自己的心声,也忘记自己的心声。
整个人迷茫摇摆,虽然一直在写,但有时候会突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4
今年,我默默开始了一个计划,叫做“一百计划”,我的初衷是:如果投稿一百次都不过的话我就不写了。
这个想法的来源是在美国读书的表姐告诉我,应该把任何尝试和努力都量化,她曾经决定投50份简历,如果都不中的就想别的出路。
然而她投到第七次时就进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现在在荷兰月入三万,前景很是乐观。
尝试这件事永远不要说说而已,尝试这件事也永远不要钻牛角尖。
但你知道吗?所有尝试我都可以不钻牛角尖,唯独写作,我虽然定了一百次,已经这么多,但我心里知道——
一百次都不中的话,那就再写一百次。
5
经历了这么多次被拒,我想投稿应该找到自己和平台的平衡,不能一味表达自己,也不能完全湮没心声。
前者让你很难达到平台的要求,后者让你无法宽慰自己的内心。
投稿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我的定位,刚刚大学毕业,对于大学有很多事情想分享,那么面对大学生的平台我应该把握。
那个一直在投稿一直被拒的大学生,每次收到“未采纳哈”或者“谢谢来稿”都想在操场淋着雨狂奔N圈,
那个一直在投稿一直被拒的大学生,每次在新的灵感涌现时都忍不住隔绝世界,和键盘来一场爱恨情仇,
那个一直在投稿一直被拒的大学生,每次投稿后都有一种释然的喜悦,想哼着小曲在巷子里蹦跳,
那个一直在投稿一直被拒的大学生,说,就算一直被拒也会一直写下去。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狂扁大可爱】
很开心这篇写投稿不过的心情的稿子终于过了,推荐文字爱好者关注【狂扁大可爱】,是一个正在起步但一定会越做越好的公众号^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