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在学校学完。所以,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一些终身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学习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才能在离开学校,离开老师的情况下,继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教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而应教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意结果的传授,而要在过程中,使学生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应鼓励学生尝试从多角度、多渠道去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认识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求新求异的精神,并有意识地培养、组织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信息技术课本讲解的内容大多是操作方法,理论知识相对较少,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其特点,认真做好启发、引导,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而尽量避免直接给予式的讲解。课前,教师安排好学生做好预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自学的内容包括:1、课本讲解的知识,这一步骤是课堂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一部分学生书没好好看书,就忙着做题,教师要做好启发、提示,使这一步骤落到实处。2、利用自学的知识解决与例题相仿的问题,教师巡视辅导,并鼓励学生相互帮助。3、学生演示,教师订正后,让学生动手解决提高的题目,之后,学生演示,教师订正。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重点突出那些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通过使用,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在教学方法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任务驱动”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可以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总结归纳----完善创新”等过程来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提高,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锻炼,增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任务驱动”中,任务的提出非常重要。任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任务,即课本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和“课后练习”,这种任务如制作一张贺卡、设计并制作一份板报、上网查询资料并整理、收发电子邮件、制作网页等等。这种任务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应用中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结合学校班级活动,节日等,结合信息技术学习内容而设置的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和尝试性的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某些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在课外,应鼓励学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元旦时。
渗透融合其他学科,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突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如 flah逐帧动画的原理,视觉暂留现象。
l.演示教学法。 PPT演示欣赏优秀作品。
逆向教学法。 事先展示教学的结果,也就是先让学生知其然,再向学生解释过程,知其所以然。如在教学网页制作时,可以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自己制作的贺卡、网页、多媒体课件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时,再教给学生这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