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们大家好,我是威廉姆,一名普通的驯兽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种简单易上手的驯化人类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纰漏,请多海涵。
众所周知,人类,作为动物界的一份子,遵循着适者生存的准则:
基于这种观念,想要影响个体的行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供生存压力。然而这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人类在长时间的考验中将丰富的生存技艺写在DNA里。就像把猫从高空扔下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平稳落地一般,人在面对种种生存压力所展现的技巧流淌在历史长河中。因此,想要牢牢攥住人类的行为,为读者们所用,笔者介绍:压力替代法。这种基于俄国心理学家巴普洛夫的实验的方法展开方式如下:
、通过将原本的生存压力替换成一个给定的行动指令(Input#1)同时 再施加一个奖励指令(Input#2)从而让人类个体的注意力从他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转为另一个个体的意志变化上(如亲爱的读者朋友)。下面介绍两个实战案例,亲测有效:
案例#1:咕噜是一只英国短尾猫。主人为了让咕噜不再随地乱撒尿,制定了如下计划:购置猫屎盆一个,引导咕噜定时在猫屎盆如厕。如错过时间则关闭猫屎盆,如拉错地方则进行惩罚(略),如准时准点如厕则奖励随机零食(鱼肉,小饼干,鸡骨头等)一个。数月后遂成。
案例#2:小明是一名小学生。父母为了让咕噜不再随便乱跑,从而健康稳定发展,制定了如下计划:购置学校名额一个,引导小明定时上学,并完成学校内的任务。如错过时间或者不准时完成任务,则进行口头警告(人类拥有独特的语言体系),如抗拒上学或逃学则进行惩罚(略),如准时准点上学完成任务则奖励随机娱乐方式(游戏,电影,垃圾食品等)一次。数年后遂成。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中,胡萝卜和大棒均来自同一个个体,然而我们的实验这者并未发现不同;尽管我们的压力替代法目的明显,即获得对实验个体最大控制权(驯化),但是实验个体未明显察觉。不仅如此,细心的读者还能从上述案例和相似的现实情境中发现如下技巧:
1)要让被驯化个体认识到,没有行为(Input#1)就没有奖励(Input#2)
2)为了强化固定行为,训练方式重复性越高,越简单明了越好
3)为了刺激人类内分泌机制(荷尔蒙,多巴胺等), 奖励方式随机性越高,越新奇越好
在驯化实践中,我们发现,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效果好,观察现在的微博朋友圈游戏影音音乐可见一斑。而视听觉在训练强度上也有保证,观察学生族的三点一线说,上班族的996说,网路上的心灵鸡汤说,图书馆的成功学说可管中窥豹。基于上述观察我们总结了构建人类生活的要素小表格,供读者参考:
将这种驯化方案普及,人类个体都会按照固定的规矩做事,形成井然有序的小社群。在这里,有志于驯化人类的训练师要切记,驯化成功的结果不是人类干相同的事(恰恰相反,他们会有不同的Input#1和五光十色的Input#2);真正驯服的信号,应该是人类开始有一整套清晰的日常安排,把娱乐工作安排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进行。例子数不胜数,笔者见到的有:一日三餐,早睡早起,周末休息,周一通勤,高考,会议,约会,健身房,学校上学,西装,跑步机,夜店,办公室,日程表,上课铃,下课铃等。
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巡抚人类的方法技巧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希望读者能够早日驯服自己中意的人类。下一期威廉姆会向大家介绍,如何反驯化人类,以及更多。我是威廉姆,一名普通的驯兽师,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