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遇见
——读《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有感
王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让人感受到他的气势澎湃,器宇不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让人感受到其豪放的气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又让人感受到对友人的赤诚之心。他,就是李白。之前我对他的认识也就停留在这几句诗中。可是我最近拜读了刘敬堂的《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 又让我认识了一个别样的李白,填补了我对他认识上的空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带着这份豪情之气与敬仰之情,我一口气读完大部分内容,现将所读内容整理如下,与大家共享。
(一)出生
在江油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太白金星被玉皇大帝贬下凡尘,出得南天门,来到西蜀的青莲乡,但见此地山明水秀,竹木茂盛,田土肥美,如人间仙境,决定在此投生。时见一端庄秀气的妇女在盘江河边浣纱,就摇身变成一尾金色鲤鱼,向江边游去,冲开纱线,跳进竹篮。这妇女正是李客之妻,从西域迁来不久,见鲤鱼跳入自己篮中,又惊又喜,当晚与丈夫一起烹食,便觉有了身孕。怀胎十月,李客妻做了一梦:天上金光闪亮,长庚星从天而降,恰巧落在自已怀中。随即,李客妻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夫妻非常高兴,既是太白长庚星入怀而生,就给儿子取名李白,字太白吧。因为家住青莲山,于是就给自己取名为:“青莲居士”。他的是家中的第十二子,故称十二郎。关于他的身世,似乎更是一个谜,但说法比较多的是:他是凉武昭王的第九代传人,陇西将军李广的后人。而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就是武昭王的后裔,算算辈分,李白就是当时皇帝李隆基的叔祖,这样独特的身份就为他后来走上仕途蒙上了一层阴影,注定了他入仕艰难。
(二)书童
李白少时有一个玩伴,就是他后来出川之后的书童,他的名字叫申义。申义出生贫寒,比李白小两岁,但与李白相当要好,为人仗义,是李白的头号粉丝。他欣赏李白的才华,更为李白精湛的剑术所折服。24岁的李白出川时,父亲李克将申义叫到跟前,嘱咐他要管紧李白,不许他贪杯,饮酒不得超过三杯。当李白再游洞庭湖时,申义病死了,在李白正准备埋葬同伴时,一只饿虎出现了,李白其实有时间逃跑的,但是他想如果自己走了,老虎一定吃了同伴尸体,这事他干不出来,一腔豪气突然从心底涌了出来,于是立刻拔出他的龙泉剑,准备与老虎拼个你死我活。而这洞庭湖的老虎真是一只可爱、仁慈的老虎,因为它要为中国留下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在相持半个时辰后,它悄然离开了。李白含着泪埋葬了申义,在坟前的青石板上写下“我弟申义之灵位”,并决定一年后重新安葬自己的这位同乡、玩伴、好友。在申义死后,李白似乎在生活上彻底的丧失了自我,不会理财,出川时父亲给的川资很快就用完了,陷入到拖欠房钱的尴尬境地,但这是后话。
(三)小吏
李白之才,闻名远近。他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星二代”,但16岁的他就成了吃皇粮的公务员。彰明县县令石化金特别爱慕虚荣,他常常邀请本县文人墨客和绅士大人聚会,爱在会上吟诗作对,以显示自己的文雅和不俗。李白也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他的座上宾。但是好景不长,因为两件小事,他将自己的顶头上司炒了鱿鱼。第一次是因为一个老农中午来告状,打扰了县太爷和小妾的午睡,李白看了受了伤的耕牛,就吟哦:”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必问耕牛?”一诗,当面嘲讽了那小妾一番。虽然后来升了堂,也做出了公正的判罚,但李白对县令散漫的作风已经感到了不满,为后来的决然离去埋下了伏笔。第二件事是因为在江边发现了一具女尸,县令到场后,不但不巡查原因,却盯着这具女尸出神,竟然吟咏起:“二八谁家女,飘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李白对此诗十分反感,他觉得县令不恪尽职守,还色眯眯的端详着样貌姣好的女尸,有好色之嫌。于是立刻高声吟咏道:“绿发随波散,江颜逐浪无。何因逢伍相?应是怨秋湖!”。这首诗引用两个典故,旨在披露县令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好色之徒。于是他毅然决然的脱去长衫,摘下小吏的头巾,朝县衙的大堂里一扔,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彰明县的县衙。至此,李白的公务员生涯便宣告结束了。李白没有立刻回家,而是调查了案件的背后真相。几天后,有一个叫“江二太岁”的恶霸脑袋搬家了。
(四)出川
24岁的李白,决定仗游天下,以游历高山大川来增加自己的阅历,并以结实各地文人墨客为己任,来为自己将来的出仕做好准备。在同伴申义的陪同下,在父亲母亲的支持之下,于公元724年出川,先游历成都、峨眉山,写下了《峨眉山月歌》等诗,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三峡,写下了《渡荆门送别》等诗。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因为长时间的离开故乡,对家乡的思念也与日俱增,在游历峨眉山时,他在情不自禁的写下了这首诗。而当他在江陵时,跟刺史韩朝宗和司马承祯等人对酌时,写下的《将进酒》和《大鹏赋》更是令当时的人广为传诵,真相吟哦。李白之名,不胫而走!
李白象唐代许多士人一样积极入仕,积极进取,他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他出川后除了游历高山大水外,还有到处“干谒”达官贵族,已达到自己出仕济天下的雄心抱负,但是却一直很不顺。他在岷山干谒过广汉太守;在成都,他干谒过益州长史苏廷页;在蜀中,他干谒过渝州长史李邕;在安州,他干谒过都督马正会、长史李京之、裴长史等;在襄阳,他干谒过荆州长史韩朝宗。他还向唐玄宗进献了《明堂赋》,干谒过玉真公主和秘书监贺知章等人,真可谓“遍干诸侯”、“历抵卿相”,他的足迹遍及达官显贵的家门。但是,因为他特别的身世,注定了他大半辈子都在这无止境的干谒之中,也注定了他这辈子的仕途很不顺利。
但是,对于李白来说,也不是所有的遇见都是没有下文的。玉真公主当面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决定给李白一个机会,要李白通过招贤馆的考试入仕。李白的才华无可置疑,不卑不亢,从容应对。但是主考官叫杨国忠,见到李白未对他行跪拜之礼,便处处刁难。就以李白浑身酒味为名,停止了李白的考试,也堵住了李白暂时入仕的希望。招贤馆的新闻,很快传遍了京城,人们都说李白有种,敢在虎口里拔牙,是为真正的男子汉。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李白的一生是游走的一生,一生踏遍大半个中国,游历过若干高山大川;李白的一生是仗剑天涯,具有豪侠之气的一生,为人豪爽,不拘小节;李白的一生又是坎坷的一生,到处干谒官员却又大多没有下文,好不容易做官却又桀骜不驯,恃才傲物。读《李白传》就是在读一个有理想之人的成长历程,就是在读一个有抱负之人艰辛历程,就是在读一个有文采之人的佳句名作。真心说一声:“遇见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