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红楼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财富,通过这本小说,大家可以看到清朝时候,上流社会人们是怎么生活的,以及人们对一个得势与不得势的人又是什么态度的。这部小说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迷团,比方说,这本小说的原型是谁,作者又是谁,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才能写出这样一部小说。小说的后四十回到底是不是出自于原作者之手,如果是,为什么会与小说中第五回的判词有那么大的出入,如果是,为什么文风与前八十回的文风又不一样。如果不是,作者又是谁,他这样的续书会不会不符合原作者的意思呢。
白先勇,是当代一个非常出名的文学家,他对古代文学研究感觉深入,对《红楼梦》一书研究也是非常之深。他在他的《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一本中表明自己许多关于《红楼梦》的看法。
比方说,到底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许多红学家都认为后四十回不是原作者曹雪芹之手,而是高鹗的续书,他们的观点是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文风有变,而且许多人物的结果也与小说第五回中的判词不一样,对于贾府的未来发展也与前文预示不一样。所以很多人对《红楼梦》一书的看法就是腰斩《红楼梦》,只看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不看了。
但是白先勇却是持大家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红楼梦》一书的下部曹雪芹已经写好了,只是没有很好地润色,而且后四十回是散乱在许多人之手。而高鹗是收集并整理这些散乱之稿,再加工润色。高鹗并没有象曹雪芹一样的人生经历,所以很多东西是他写不出来的,比方说家败亡之后的感觉。后四十回在这些方面写得非常好,而且前面许多故事,他都是一条线一条线慢慢地收,如果不是所作者写的,而是续的,要想写得这么好是极难的事。为什么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文风会不一样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前八十回是写“盛”,后四十回是写“衰”。这两种基调不一样,文风自然不一样。而且许多人物在前八十回还是个孩子,后四十回是长大了,孩子气的说话方式 和大人气的说话方式还是不一样的。并不能因为结局与判词不同则认为作者不同,实际上秦可卿的结局就与判词不同,判词说她是上吊自杀,而小说中写是病死,是很大的不同,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作者的怀疑啊。小说后四十回对贾府寄予了“兰桂齐芳”,而不是一棒把贾府打死,这样的结局其实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大团圆结尾,给贾家留条后路,给人们留下希望。
白先勇为什么对《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之争与大多数人不一样呢?那是因为他自己平身也是小说家,他认为从小说创作这一角度来解读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不同,这个不同是合理的,是正常的。而且他认为就应该是这样写的,这样发展的。
除此之外,白先勇还提出了许多观点,如一个人物性格上的塑造,以及不同文字间的不同意义,不同人物之间的前后对比,写出一个家族由盛及衰的过程,正是这些前后对比的变化,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