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标题是抄来的——来自L先生说的《我们离真实有多远》——虽然内容和原先的那篇文章基本没什么关系。
“L先生说”是2018年我看得最多的一个公众号——秉承了一贯喜新厌旧的传统,过一段时间喜欢一个不同的人,这个公众号我也不确定会喜欢多久。之前报了他某一期的”智识训练营“,觉得相当赞——但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全部作业;再后来看完了他的合集《深度思考》的全部文章;再往后,他的其它训练营据说也快开课了,我估计还会报名,但也并不确定自己就能跟完。
很久以前,如果我喜欢一个人的文章,觉得他写的东西很好,就会想: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写成这样子。后来发现,我认为的自己的”喜欢“,其实常常是因为“大家都喜欢”;而能够让我“更喜欢”的,常常是因为“大家都喜欢”,并且“我自己做不到”。这样可想而知,我“最喜欢”的文章,总是我根本就写不出来的文章——也许偶尔能写出一篇,但通常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并且总有种奇异的别扭。
后来,我喜欢的依然是我做不到的,但不会再因为做不到而喜欢。
2
一月,看完《无问西东》时感慨良多,想写下来时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我搜索了别人的许多篇影评来看,看完觉得别人说了很多我没想到或者根本想不到的东西,别人写得真好。然后不了了之。
几个月过去,再次看到有人提到这部电影,我问自己:我还记得些什么。
我还记得,看到黄晓明的第一眼觉得有装嫩的嫌疑,虽然他的演技比上一次看到的《何以笙箫默》的电影中好了一些;陈楚生的部分几乎没有存在感;章子怡真的演什么像什么;以及王力宏,他在电影中真的很帅,可是,在你就是一切的家庭和你只是N分之一的国家(或者理想)中选择自己认为必须去做的事情,结果很壮烈,但那真的是对的吗?
那时候,电影从头到尾都在说”真实的自己“,可是到底什么是”真实的自己“,我并不清楚。我的心里只有,对不对,应不应该,感不感动,以及,有没有用。因为觉得自己看完没有明确的观点、写下来也没什么用,所以到最后一个字也没留,所以至少,现在我是完全想不起当时真正的想法了。
3
三月中旬开始重读《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到目前三个月。与其说重读,不如说是根据里面的片段写留言。一起的人中,好几个人跟我一样,写得断断续续,却始终没有停下来。于我来说,小范围内的这种既有一定约束却又比较自由的方式,让我想起了很多被自己遗忘的东西。
我发现自己真的做错了很多事情,很多年来却没发现;我也发现身边有很多值得我佩服的人被我忽略了——那些努力规划努力付出又专注的人,而我常常更多地羡慕那些有天分的人——其实羡慕了也没法改变的东西,根本就没什么好羡慕的;我一直以为人是凭天分生活的,后来才知道,那样想的人,其实是在凭运气生活——我能懵懵懂懂顺利活到现在,就该感谢上帝运气还不错了.......
当我深深后悔某件事情的时候,常常会有人告诉我”你写得很不错“,然后我就很尴尬:我都这么惨了还不错呀?
后来有一天我忽然明白:也许,能够那样坦诚的我,确实还不错;因为除了日记本和那个小群,我不会再让别人看到一个那样总在丢脸和忏悔的自己。
4
在所有《庄子》的讲解中,我最喜欢JT叔叔的版本。
某天搜索他的出版物时,跳出来的一篇文章却是关于他的非议。作者参加了他的一次培训,然后对他的评价是不近人情和奇装异服。
我忽然想起看过的某个视频的封面,JT一副朋克风的装扮。也想起他在某次的讲座中,提到过自己的喜好不符合常人的审美。我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但还可以接受。
可是又想,假如不是他呢?假如我的供应商平常每天西装革履,忽然从有一天开始走摇滚路线,穿破洞的衣服打很多耳钉再剪个公鸡头,我会是什么感觉?
又或者,你关系很好的朋友忽然有一天告诉你,他很欣赏你,但是他真的很受不了经常跟你在一起。你会是什么感觉?
也许更多情况下,那个所谓的“真实的自己”,并不是一个别人认可的形象。
5
每当我想在正常的感受、想法之外多追问一句、多走一步时,痛苦总是如影随形。有人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而事实上,这个过程是全自动的,你还没有意识到,常常就转去做其它事情了——这样就不必再想下去,也就没有痛苦了。
可我仍然很想知道,抛开那些“我以为”和“我应该”,剩下的那个“我”,到底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