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去讲解知识之前,我要先问你:当我们在谈论时间管理的时候,我们其实在谈论什么?
这……
换句话讲,你怎么理解时间管理这件事?
大概就是管好自己吧,列一个清晰的时间表,把未来要做的事情都按照时间块给放进去。
然后就不要拖延啦,照着它严格地执行,有规律地生活。同时把碎片化的时间也利用起来,去读点书,上小课,不让一日闲过!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回答,你要信我,这样的时间管理是没有人能坚持下来的。而且,它也不能让你摆脱“时光虚度”的感觉。
因为,时间管理不等于干掉拖延症。而且,它也不是列个时间表照着做就完事。这就来到我们今天要谈的第一个命题:
现在,假定我们有一间屋子,它代表的是你生命中的所有时间,你要往里面塞一些东西,来提高它的价值,你会怎么做?
5秒钟的时间想一想
大约有两个方向:一是把它塞得更满,也就是提高效率;二是把棉花替换成金块,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我们见过了太多关于提升效率的方法。但时间管理的本质,却是考虑效率和价值两者的均衡,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单位时间内的收益最大化。
高效地完成高价值的事。所谓时间管理,正是这样。
想想夏天的知了,每天都非常勤勉地鸣叫,却只徒增吵闹,这是有效率没价值。想想如果你将走千里的行程,胯下的良驹却是一只蜗牛,那就只能望着远方一步一挪,这是有价值没效率。
要么没效率,要么没价值。这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常经历的。
我们这时间管理营,要解决的正是这两个问题。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眼你已经看过,但很大概率没认真看过的课程大纲。你会发现,它还蛮合理的!
时间管理学习营的初阶课程,第一天谈时间管理的本质,如何划分事务的优先级;第二天谈效率,如何获得启动力和执行力;第三天谈价值,使用各种时间管理工具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最后一天做总结和答疑。
这些方法和工具,源自非常经典的学科理论,一如神经科学。在有效性上它们经得起考验。我们把这些方法和工具从中抽离出来再做分类:能帮我们提升效率的放一起,能帮我们创造价值的再放一起。
但并非掌握理论就能帮我们解决好时间管理问题。我们还需要一些额外的帮助。
人之所以聪慧,在于懂得借助外界的帮助,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时间管理,也是如此。
我们把时间管理成长营当中,所应用到的智慧,都凝结进这套《时间管理小本》当中。如此,你就不需要强迫自己记忆好多东西,只需要按照这个小本的使用规则去践行下去就好。
除了辅助之外,它还有另一个使命是记录。我相信,它能让你的每一份坚持,都变成肉眼可见的财富——你会因此而更有动力迈出步伐。
当然,应用工具的前提依然是掌握知识。下面,我要给你讲述三个职场穿越故事,来展示时间管理的力量能有多巨大。
这故事的主角,全都是你。
案例分析
焦头烂额的第一次穿越
恭喜你,你刚刚新晋成为某大型跨国公司里的部门管理者,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一大早还不到9点,你就已经坐在了工位上,并开始着手处理第一份工作:李总吩咐你做一份介绍公司的PPT。
你选择了一个简洁而优雅的模版就开始动手去做,多年的职场历练让你对这种工作驾轻就熟,你很懂如何排布最精妙。不知不觉里,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这时同事小张走过来。
老大,我们去会议室讨论下给客户的方案吧,就是昨天新签的那一家。
有谁能怠慢新签的重要客户呢?你看了一眼PPT,心想时间还早,可以开完会再写。
好,你先过去,我拿下笔记本。
一小时后……
终于开完会了!um……刚才这页PPT我打算写什么来着?
你把先前的思路全都忘掉了,所以又要从头开始梳理。眼看就有眉目的时候,同事小何又走了过来。
老大,刚刚我把我们的讨论结果和李总汇报了一下,然后他说让你把昨天交给你的资料都复印几份。
有谁能怠慢自己的上级呢?你站起身,把资料整理妥当跑到复印机前。不巧的是,打印机又卡纸了,你找到王工帮忙解决,修完打印机后才把资料复印好给王总送过去。这样一上午过去了,又到吃午饭的时间——可PPT连框架都还没梳理完呢。
焦头烂额第一日,得分60。
案例总结(1)
这是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刚开始是有在做一件事情,但每有新任务出现,就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
如果工作中总是充斥着打断,那一定会非常低效,因为每次打断都在分散你的注意力。
而且,总是去处理新插入的任务,会让自己分不清主次。比如复印资料这件事,花费了那么久,就非常得不偿失。
随波逐流会让人变得庸碌!
看上去虽然忙忙碌碌,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工作成果。
但是~如果给主角加持一点时间管理的能力,故事就是另一种走向。
案例分析
有条不紊的第二次穿越
恭喜你,你刚刚新晋成为某大型跨国公司里的部门管理者。
好啦,都是一样的剧情,只是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本次穿越前你点亮了时间管理技能。
早上9点,你准时坐在工位上,开始处理今日份的工作:李总有吩咐,需要你做一份介绍公司的PPT。
你选择了一个简洁而优雅的模版就开始动手去做。不知不觉里,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这时同事小张走过来。
老大,我们去会议室讨论下给客户的方案吧,就是昨天新签的那一家。
你本来期望早上至少完成PPT的框架搭建和素材整理的,这估计还要一个小时。
嗯,这个方案是需要下班前提交的是吧?我目前手头还有一项工作需要1个小时左右。我们十一点十分开会,然后下午确定最终方案,可以吧?
对于这种会议,你有着过于丰富的经验,你深知如果在会议前不预先明确议程,那么整个讨论都会变得非常低效。
你可以把想要讨论的问题和重点先标出来,到时候效率更高些。
好的,我过会找你。
你接着做PPT。过了一会,李总来电。
早啊,那个,之前给你的资料,都复印几份,送我办公室。
好的,李总。您什么时候要?需要几份?
明天见客户要用的,4份就行。
明白了,下班前给您送过去。
你在便利贴上记下这个任务,继续做PPT。
早上十一点,你初步确定了 PPT内容框架,然后去开会;十一点十分开完会,你顺手将资料复印完成。
有条不紊第二日,得分85。
案例总结(2)
我们把这种工作状态称为“高效率导向”:对任务的优先级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而且懂得如何应对临时任务,确保每个任务都高效地完成。
因此,你总是能够快速地完成任务,在同事和上司的心里树立起有能力的职业形象。
有没有感觉第一次穿越和第二次穿越情节都差不多,但后者较前者而言做出规划,导致结果大大不同。
在第二个穿越故事里,我们的主角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效率和价值思维,但更多侧重于提高效率。
我觉得多数人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其实,如果能更深刻地理解时间管理思维,还能做得更好。
案例分析
游刃有余的第三次穿越
恭喜你……
(你不耐烦地点击了跳过。)
总之在本次穿越前,你已完全掌握时间管理技能,很懂得应该怎么做。
今日第一份任务:李总有吩咐,需要你做一份介绍公司的PPT。
接到任务后,你并没有马上做 PPT,而是先思考了几个问题。
思考(1)
1.目前公司的业务侧重点在哪?目前的战略规划如何?
2.我的部门在公司业务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我可以怎样帮公司达成目标?
通过思考,你找寻到了两条关键的价值信息。
思考的价值
1.在构思介绍公司的PPT时,你能站更高看更远,思路变得更清晰:公司目前在做什么;以后会做什么;PPT中,哪些要说,哪些不说,哪些是重点,哪些可以一语带过……
2.在制作PPT时,可以结合公司内容,思考自己部门的发展方向。当有了这些,制作PPT就不再只是完成工作任务,你还完成了一些作为新晋管理者的必要思考。那么,你付出的时间就得到了双倍回馈。
好,明白了,现在回到任务上:李总需要我做一份介绍公司的PPT。
从这个任务入手,你又给自己抛出了下面几个问题:
思考(2)
这份PPT是为什么而做?
会用于什么场景?
目标受众是哪些人?
如果可以,我要怎样做得更好?
第一个问题,让你在构思PPT时,确保核心方向;中间两个问题,让你可以确定演讲的调性和表达方式;最后一个问题,能激发发散思维,产生灵感。
好,那我先写个任务清单。
任务清单
1.和李总简单沟通,确认PPT确切的目的、受众以及和公司发展的关联;
2.如果需要,询问相关人员以及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PPT的素材;
3.完成上面两个步骤后,开始制作PPT,并在构思阶段和李总确认。
你主动联系李总确认了自己想知道的信息,然后选择一个简洁而优雅的模版就开始动手去做。不知不觉里,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这时同事小张走过来。
老大,我们去会议室讨论下给客户的方案吧,就是昨天新签的那一家。
我想,我们现在的方案还没和客户沟通过,没有充分了解客户的想法,有被否决的风险。
老朱说他明天会再次拜访那个客户。如果先让老朱去了解下客户对这些方案的想法,我们在确定具体方案时就更有针对性了。
所以我们可以把初步方案中的思路提取出来,再将一些关键的点整理成一个问题清单,明天让老朱和客户碰一下。
等明天拿到客户反馈,我们再开讨论会议。
嗯嗯,你说得对,我先去给老朱准备一份清单。
多年的职场历练让你明白,如果在做方案之前没有准确洞察客户的需求,那恐怕很难为客户创造效益。所以在确定具体方案前,最好能再沟通下。这其实和做PPT时的考虑是相似的——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价值”。
你接着做PPT。不一会儿,李总来电。
早啊,那个,之前给你的资料,都复印几份,送我办公室。
好的,李总。您什么时候要?需要几份?
明天见客户要用的,4份就行。
明白了,下班前给您送过去。
考虑到这件事比较机械,你委托了部门的实习生阿美帮忙,答应下午请她喝咖啡。
等到11点50的时候,你已经完成了PPT的初稿。
(想)还有10分钟,提前想想明天老朱可能会带回来什么反馈吧,然后下午再完善一下PPT。
思考(3)
老朱带回的反馈有哪几种可能?
这几种结果发生后,分别需要对方案做怎样的调整?
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万一发生了,如何应对?现在可以提前准备吗?
你思考完毕后,随手把想法记录在了笔记本上,中午12点了。
游刃有余第三日,得分100!
游戏通关!
案例总结(3)
我们把这种工作状态称为“高价值导向”,它会比“高效率导向”更高一层:接到任务后,先去思考它背后的目标和价值,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然后以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去推进这件事。
这样的工作习惯,能让你事半功倍,迅速成为团队的主心骨。
对比前两次穿越,我们的主角兼具了效率和价值思维,他在不断深入思考如何创造更多“价值”。
现在我们就可以引出一个总结:
所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就是追求双高:高效率X高价值。
时间管理就是这样一件事,在效率和价值之间寻找均衡。
在此,我推荐大家使用一个非常简单又实用的小工具: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随堂讲解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四象限法则是著名的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工具,它用横轴来代表事情的紧急程度,用纵轴代表事情的重要程度。所以理论上,我们可以用这个工具把所有工作,都划分成四类。
四象限法则不止提供了分类方法,还提供了应对不同类型事件的策略。
四象限法则的用法
A.重要又紧急的事:比如李总要你做关于公司介绍的PPT。
对于这一类型的事,就要马上去做。
B.重要不紧急的事:比如要给客户提交的方案。
对于这一类型的事,应该确定下来做它的时间,等时间到了,就能自动晋级为重要又紧急的事。
C.紧急不重要的事:比如帮李总复印文档。
对于这一类型的事,如果条件允许就应该授权给别人去做。
D.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比如阅读一些令人上瘾的无聊小说。
对于这一类型的事,很简单,不要去做,你的时间非常珍贵。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工具,来回顾一下那三个穿越故事,每一次改进,本质上是发生了什么。
进步的本质
第二个为什么比第一个做得更好?我们前面说是因为掌握了效率思维。
对,这是本质。但具体做了什么呢?
在第二个故事里,你开始对工作进行优先级排序,不再随波逐流。先做重要又紧急的事,写PPT;给重要不紧急的事设置启动时间,把关于方案的会议推到十一点十分再去开;最后才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复印文件。
第三个为什么比第二个做得更好?我们前面说是因为掌握了价值思维。
对,这是本质。但具体做了什么呢?
在第三个故事里,你开始思考每项工作的价值与重要性,并且基于此制定决策方案,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重要的事,站在更高的位置去思考,PPT是为何而做?应该怎样做?现阶段有没有必要开会讨论方案?是不是应该放在理清用户需求之后?而对于不重要的事,考虑能不能授权让别人去做。比如,拜托实习生同学复印文档。
利用四象限法则,能帮助我们有效地把工作内容划分好,排好优先级,然后制定出决策方案,好分配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从此,你不会再随波逐流。希望你能够用好它。
追求效率与价值均衡的漫长旅途,最需要的是行动。这就像爱因斯坦所说:
“生活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则必须努力前进。”老师,我喜欢爱因斯坦的这句话。
决定了努力前进,明天我们会去解决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告别拖延症,迈向效率人生。而后天,我们会再对“价值”做更深度的探索。
具体的细节,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