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今儿个看了一篇文章,批驳“放养”之过,说所有熊孩子都是放养出来的。笔者身为一名家长,一个17岁孩子的母亲,一直提倡快乐教育、崇尚“放养”,看到此文已是失血昏迷、不省人事,但是该说的话我得说。不然这得冤枉多少“放养”的家长,又会祸害多少被“放养”的孩子?罪过,罪过。
我一气之下搜狗了一下“放养”的定义,都看清楚了吧?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鼓励孩子摸爬滚打。能写下几千字文章的人,难道看不懂这么精准的概念?
别问我谁写的什么文章。我要说出来了,反而帮对方打广告了。我的老师教导我们,女人要想活得美,每天都要在心里爱一个人,但是在心里默默地爱,不要让对方知道。反之,恨一个人,也默默地恨。这些话说完,就不恨了。没必要,嘿嘿。
文章提到熊孩子的家长,要约束孩子,让孩子有敬畏之心。emmm,这些都有道理,我也认同。但是,你不能一棍子打死“放养”这个事情啊!那么多熊孩子,都是“放养”出来的?咱换个词――“纵容”,这样好一点不?
个人认为,“放养”和“纵容”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放养”是有条件的,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请问,“纵容”有条件吗?
如果不遵循规则,怎么可能保证安全?所以,“放养”的家长会比较重视规则,他们尊重孩子的自由,也必然尊重别人的自由。“放养”的家长知道,所以他们会教给孩子“尊重”这回事。
倒是不会“放养”的家长,孩子没有自由,他们紧紧抓着孩子的自主权、选择权,生怕孩子行差踏错,偏偏这些孩子会更容易变成熊孩子。
至于原因,非常明显。一个没有自由不被尊重的人,一旦到了自由的环境,还不变着法子实现自主权和选择权?
就拿孩子玩手机这个事情来说,我本人就是一个“放养”的家长,所以我在孩子课余时间,从来不去限制他玩手机。前提条件就是保证身体安全,不能熬夜,至于早上睡懒觉也是他的自由,不会苛责的。初一那会,刚离开父母住校,每天夜里玩到一两点才睡觉。到了初二,孩子晚上十一二点就会休息了。初三手机就交还给了父母。现在读高二,学校明令禁止带手机,手机一直在家里放着。昨天中午,我百般“怂恿”他下午的自习不重要,不如在家玩(我就是一心机表,我试探孩子而已),他回我一句:“作业多,我要去做作业的。”然后孩子玩手机玩到两点,就起身告辞去了学校。让孩子自己做主,永远比家长做主更靠谱。
很多家长问我有没有办法让孩子不再沉迷玩手机,不问原因,不做努力,只想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家长为此打骂孩子、没收手机、强行禁止,似乎还嫌弃我教养的方式“过于温和慈爱”。我不知道“慈母多败儿”有没有道理,有空琢磨一下写一篇。但是我觉得这些方法,都是不尊重孩子、干涉孩子的表现。短期内也许有效果,但是长期来看 ,问题并没有被解决。
有一个孩子,从小到高中,在家里从来不让玩手机。这个孩子现在住校,一直偷偷瞒着家长买手机,那叫一个省吃俭用的典范,没收一个再买一个,放假都不想回家。我们家长从孩子嘴里知道了真相,都不敢和这家长说。
这俩孩子绝对不是个例。我经常给家长说:孩子在你眼皮底下,他玩什么你都知道,安全啊!你不让孩子在家里玩,那他就会想着法子在学校玩、到社会上玩,你就开心快乐了?(ಡωಡ)hiahiahia,我很不厚道地就呵呵了。
No zuo no die。请尊重并相信孩子吧,你才会拥有无穷的力量,才有最大可能得到一个你想要的孩子。
祝“放养”的家长和孩子,有愉快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