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
‖壹‖
医院,称之为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被人称为天堂与地狱的交汇点。
医院这一座生死桥,连接着一个人生与死,过往与未来。
生与死仅仅在一眨眼之间,便会天人永隔一方。时间将会冻结以往的悲伤欢乐,一切都无法重新来过。
生与死,苦与乐,软弱与坚强,眼泪与欢笑,残忍与温柔,每天都在这一空间里悄无声息的发生着,没有任何的缘由的进行着。
记得第一次生病住院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晕的,分不清东南西北。一只手使劲儿的按住肚子,一只手撑着走廊的墙壁慢慢的走着,一个人挂号,一个人做检查,一个人排队缴费领药。瞬间天昏地暗,仿佛天和地都颠倒了,隐约记得被护士搀扶进病房,进而手背像被“蚂蚁”咬了一口般疼痛,依稀听到推动药台,关房门的声音。或许此刻躺在病床上才能真正体会到健康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身体健康什么都无可替代。
病房外匆忙焦急的脚步,走廊里面红耳赤的争吵,过道里微弱的哭泣,护士推动药台的车轮声,这一切的一切,熟悉且陌生,熟悉的场景与对话,陌生的不同的人而已。
记得婉兮(作家)说过:喜欢偶尔去医院走走,那里治身体的病,也抚慰焦虑躁动的心。因为强烈对比之下的心灵震动,总会有所感悟,并猛然醒悟活在当下有多重要。
只有去医院一趟,或许才能体会到一个人能吃能睡能跳是多么的幸运。吃爱吃的食物,做想做的事。能在清晨的余晖中看鸟儿飞离枝头一晃而过;能在炎炎夏日里着一身清凉欢愉戏水;能在下班之余,约三两好友盘腿而座,沏一壶茶,畅聊一下身边事。
只有去了一趟医院,看过太多生死后,才能明白以前那些放不下的事都不是大事,除了生死其他的都不重要,名气不重要,权利不重要,什么也都可以放下。
‖贰‖
有人说,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病房外的墙壁,手术室外的墙壁,抢救室外的墙壁,家属们都在向上帝祈求着家人身体恢复健康,祷告着疾病疼痛远离而去,能好好的活下去。
抢救室外,一姑娘红肿着眼睛,轻微的抽泣,来来回回的走着,嘴里不停的念叨着什么。这应该是在祈求抢救室里的家人平安度过难关吧!
医院的墙壁被病患家属赋予了强大的精神信仰,愿此信仰会带来些许心灵上的慰藉。你在,我陪你到老;你去,我会含泪送你离开,我不会贪念你这最后的温柔。
人生匆匆忙忙,不过几十年时间而已,无外乎生死二字。在亲人的欢笑声中呱呱坠地,在亲人的哭泣哀叹声中离开。
医院,这个可以一瞬间判决你是生是死,寿命是长是短的地方,会轻而易举的把你推向绝望的深渊。愿能在跌入万丈深渊后依旧能够坦然的过好这余生。余生短短长长,走走停停,为时未晚。
‖叁‖
医院,是一个可以看尽世间百态,体会到人性的丑陋的空间。
在母亲生病住院期间,邻床是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因长期患有风湿病,腿脚变得不灵活,上个厕所都要拄着拐杖去。加上岁数大了,疾病缠身,胃也不好,整个人瘦骨嶙峋,颤颤巍巍的。
其膝下有两子一女,但经常给人感觉这是一位孤寡老人没人照顾。
长子,只有在老人输液时才来,输完液就离开。不会主动关心老人病情有没有好转,今天有没有吃饭,并且每天来都会趁老人上厕所的时间段,翻翻病床边的柜子,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带回去的东西,比如探望老人送的营养品,水果,糕点之类的。对老人的脾气也不好,总是爱理不理的。
次子,从老人生病住院到出院,没有一次来过。甚至没有一个电话一句问候,老人谈及都摇头摆手,的确令老人心寒的,养儿不知父母恩。
小女,来看过老人几次,匆匆的来匆匆的去,从未留夜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老人输了液的手背总是淤青的,护士输液时都感觉无从下手,换了又换。有时会带来老人喜欢吃的水果这些,只不过这人前一步走,后一步就被大哥打包带回去了。令人欣慰的是老人的住院费,检查费等是由小女承担的。
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表面上是孝子贤孙,到了紧要关头却缩头缩尾,临阵脱逃。
一个老人不会奢望太多,只盼望自己在生病住院时儿女们能在身边陪伴他,照顾他,能多些耐心,关心仅此而已。
试问,我们小时候生病父母是怎么照顾我们的,长大后我们又是如何对待生病年迈的Ta们呢?
在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在最考验人性的时刻,有着对生死最艰难的选择,上演着世上最悲情的戏码,这一切都在无声无息的发生着。
愿每个在医院对着墙壁祷告的人都能如其所愿……
(生命不易,且顾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