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丁老师和大力老师就心理和道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写成了学案式文章。看后非常佩服两位老师的见解,尤其是丁老师活学活用,打算利用心理上减多增少法则,用更努力的行动去化解心理上的压力。让我想起了高尔基的《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大力老师文章里说过了:“道是固有的规律,说不清道不明,没有逻辑性,有时候随着主体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候不变”。好学的赵春燕老师在群里发问:“感觉明白了又不明白。固有规律,也就是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还是想尝试从我的角度解释一下,更便于我的理解记忆。如果从人的群体出发理解,我的理解是顺其自然规律;如果在个体身上说,我的理解为人的主观性,可以这样理解吗?”
我一直是个不求甚解的人,别人说的觉得都有道理,一般提不出什么问题。被春燕老师这么一问,激起了我的兴趣。我也试着从自己的角度谈谈个人体会,以求一起探索更大的世界。
前几年生活我把生活过得一地鸡毛后,认真读过几本佛经,也拜过几位师傅。反复听过高人谈《集福之道》,对传统文化和名师讲解也略有涉猎。凭着对所听过的道理认真践行,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着实修复了关系,过了几年平静的生活。然而生活的波涛滚滚而来,紧绷的意识一旦松懈,过往的云烟加上新临的考验还是把我打趴下了。用李老师讲课的一个词“削足适屦”特别符合我前几年的状态。
这些年我考过心理咨询师证书,也读过不少心理学书籍。关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体验,凭着自己的经验我也发出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感慨,没想到竟然和李老师不谋而合,我略有小兴奋。感受最深的是参加了新阳光心理成长训练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写文章和实际行动去回顾和体验与父母、与老公、孩子以及自己的互动,还有每天老师对文章的回复、同修之间每晚群里的讨论。这些活生生的、充满友爱的生活温暖着我,不知不觉中我竟然发现了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根源:求公平信念。
认识到这么多年的痛苦都是因为这个信念导致的,我泪流满面……我想放弃这个信念又心有不甘:难道这么多年的所有受到的委屈最后都需要自己来承担吗?我想让老公补偿我。一上午与老公反复沟通也没有结果,老公体会不到我的感受。正好当时训练营有一个环节,可以向李老师提两个问题。我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希望李老师支持我的理论:我在婆家受到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公公婆婆待我和老公是亲疏有别的,我受了很多委屈。为此,老公应该更加体贴我。
和李老师反复较量的十分钟里,老师试图唤醒我的理性,帮我区分心理和伦理。没有直接批判我的信念有问题,和我讨论老公的感受和我的感受的不同。从咨询室出来时,我感觉晕晕乎乎的。但是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老师的真诚和关心,领略到了老师思维的清晰和敏捷。尤其在聆听老师给同行的另五位伙伴咨询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境界:“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在后面的学习中,我明白了这是因为老师已经砸碎“普罗科拉斯蒂之床”。
经过成长训练营,参加过读书小组,撞进了写作训练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鼓励,共同努力,一起嬉戏。这个过程温暖着我,丰富着我。我感到自己不再僵化,有了一点弹性,有了一些活力。
生活中,当我期待老公给我热情和关怀而没有得到时,我会主动去制造互动环节;一起吃饭时,当我看到老公沉浸在手机里,我觉察到心理不愉快时,我会告诉他我喜欢他专注于一起进餐的感受;累了,我会放下老公和孩子,安心地休息,不再勉强自己……
每天关注小伙伴的文章,看着大家不断地觉悟,感觉自己有收获,也替大家感到开心!看着租客大姐带着自己的儿媳妇,面如母子,亲如母子,又听说儿媳妇怀着双胞胎四个月了,我竟然高兴得要命,打心眼里和大姐一起开心。
开心着自己的开心,幸福着大家的幸福!我想慢慢地我也会砸碎“普罗科拉斯蒂之床”。
至此 ,我的感受是听道理是“削足适履”,学心理是砸碎“普罗科拉斯蒂之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