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林读书会#一天一句一百字#读书分享201911

欢迎加入橘林读书会

#一天一句一百字#读书分享001

书名:《了不起的我》

作者:陈海贤

分享:乐小虫

坐标:长沙

今天继续打卡陈海贤老师的新书——《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

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经验,并通过强化把新经验转化成新习惯。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做到。为什么呢?因为旧经验太过牢固。对此,我有同感,比如我一直想改变晚睡的习惯,想十点或者十点半入睡,但总是坚持不了几天。有时候甚至好不容易立下flag,也就坚持了一天,就又变成了原来习惯的十一点半睡觉,俨然一个晚睡强迫症患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痛下决心把晚睡的坏毛病纠正过来

陈老师在书中指出,旧经验根深蒂固最重要的心理机制是:心理舒适区。而真正的心理舒适区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这么说来,要改掉我晚睡的习惯,是不是得先强迫自己必须早起?

#一天一句一百字#读书分享002

书名:《正面管教》

作者:简·尼尔森

分享:陈文芳

坐标:福州

今天重读《正面管教》,在作者“引言”中读到下面这句话:“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有助于(父母)理解……什么能够给孩子带来长期的积极效果……帮助他们消除了对孩子不尊重的、没有长期效果的错误管教方法。

我从中获得了三点有益的教育启示:

一、当我们想着要去“教育”一个孩子时,我们的行为就有了目的——通过对孩子施加某种影响,让其达到某种改变。此时,我们需要思考:我们为什么一定想要孩子改变?不改变,可以吗?我们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施加影响的方式),是基于尊重的?还是基于控制或羞辱的?

二、我把教育活动的表面形式分成三类:①基于尊重的积极干预;②基于尊重的不干预;③基于控制或羞辱的、原则混乱的干预。①和②更可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

三、在实际生活中,好的教育经常是①和②的混合体,前者相信教育科学,后者相信人性中的积极力量(阿德勒的人性观),二者背后都是对人的尊重(尊重运用教育科学可以实现的行为、习惯的改变,以及尊重人性中的某些不可知、无法改变的因素)。

最后,我想说: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和原则非常重要,同时,因为需要“一以贯之”,“理念和原则”就应该少而精炼、大而根本。

#一天一句一百字#读书分享003

书名:《好好学习》

作者:成甲

分享:菊子

坐标:北京

今天读《好好学习》,在作者“引言”中

这样定义知识:

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就是知识。

这样定义临界知识:

重要而基本的规律便是可以发生裂变的临界知识。

我从中获得的启发

一、知识的价值在于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临界知识帮助我们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的模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刚刚启书,准备《好好学习》,开始好好学习。

#一天一句一百字#读书分享004

书名:《给教师的建议》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分享:椰子

坐标:新疆

近日重读《给教师的建议》——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读到下面这句话:“家庭教学论的要点是: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把游戏和有目的的脑力劳动结合起来;不断地保持儿童跟家长的精神交往。

我从中获得了三点有益的教育启示:

一、家庭有责任营造阅读氛围和情趣,把孩子的兴趣点引向阅读,为孩子的人生奠基。

二、家长需要不断学习,掌握孩子成长规律,不揠苗助长。

三、凡居高临下或仰视屈就的父母都是不称职的,唯有成长自己,与孩子拥有精神交往的能力水平,才能与孩俱进,共同成长。

最后,我想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需要不断学习实践,促进自我成长。

#一天一句一百字#读书分享005

书名:《教育的勇气》共读课程

作者:陈文芳

分享:郭娟

坐标:深圳

今天我在深圳参观学习,没带很有价值的书,但为了完成作业,我把橘林读书会的文字稿,到来看了看,找到一节,第30讲,“爱就是不断地给予回应”,我谈谈我的读书收获:

1,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接纳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才可能做到积极回应孩子的行为,才有爱的可能。

2,有了思想上的认识,还要积极努力地落实到跟孩子的生活互动中,发自内心地回应孩子所有的需求,包括物质的,精神的,这样爱才能真正发生。

3,在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千万要注意不能有任何的附加条件,不是学习成绩好,特长优秀的代名词,而是因为这就是我的孩子,不管他是什么样的,我就是无条件的爱他,只有做到这一点,爱才能真正发生,和谐的亲子关系也才能形成。

我的回应——

回应意味着不以成人的理解替代孩子的理解;意味着不轻易对孩子作评价;意味着好奇,想了解更多;意味着共同打开、扩展一个新的对话世界。

回应需要真诚地投入精力,不断地回应,意味着不断投入精力。

因此,爱首先是一项体力活,需要投入持久的身体上的行动,然后才能在精神上享受它的美好。

因@西安郭娟 的分享,我也重读了这一课,于是,有了以上这些新感想。谢谢你!

陈海贤在一次分享中说:人不会为走自己该走的路后悔,哪怕这条路崎岖不平。人只会为自己没有响应内心的号召后悔。

对于行动者来说,这是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我们可以从这条经验出发,给自己警醒,给自己鼓励。

对于“光说不练者”(指那些嘴里会说很多人生道理,甚至读过很多书,但最终不愿意按照这些“好的”道理去生活的人),这只不过是一碗鸡汤。

行动很重要,通过行动找到自己的目标,更重要。

#一天一句一百字#读书分享006

书名:《教学勇气》

作者:帕克.帕尔默

分享:刘霞

坐标:成都

在书中第25页,作者提到教学中两种最难对付的真相:第一,除非教师把教学与学生生命内部的鲜活内核联系起来,与学生内心世界的导师联系起来,否则永远不会“发生”教学。

第二个真相更让人恐惧,只有我们教师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我们才有资格说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中。

在读到这两段文字的时候,我深有共鸣。好些年前,我曾经醉心于教学技巧的探索,在教学越来越娴熟的时候,却总觉得课堂少了一些灵魂。后来我意识到,缺少的东西正是源自我不敢面对的自己,和学生的内心。

于是我开始尝试着在学生面前卸下面具,展露真实的自我,尝试着走进学生的内心去了解他们。至此,课堂变得不一样,开始有了触及心灵的真正的对话。至此,我更加享受课堂。

#一天一句一百字#读书分享007

书名:给青年诗人的信

作者:[奥]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冯至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分享:子今

坐标:兰州

摘抄:你描写你的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于某一种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这一切,用你周围的事物、梦中的图影、回忆中的对象表现自己。

第一次读这句话,最吸引我的是对于真诚的描写,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是一种看起来普通却又强大的力量。我曾因为羡慕别人的文采,去模仿别人写诗,模仿别人写“优秀作文”,模仿别人写一些推送,后来发现,这样做我很难受,所以在日记本上记下自己的零零碎碎,我的悲哀,我的愿望,我的思想,我的信念,虽然没有别人的“点赞”,但是,这些零零碎碎确实是一种安静的、真诚的力量,让我感受我的生命,我的生活,我的力量。我想找到自己的力量。

《给青年诗人的信》是我愿意一读再读的书。它不仅是一本教人如何写作的书,也是一本教人如何品读文学作品的书。

对于那些想把文章写好的朋友,我一般都会推荐两本书: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和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

#一天一句一百字#读书分享008

书名:给青年诗人的信

作者:[奥]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冯至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分享:子今

坐标:长沙

摘抄: 一切都要亲身生活。现在你就在这些问题里“生活”吧。或者,不大注意,渐渐会有那遥远的一天,你生活到了能解答这些问题的境地。也许你自身内就负有可能性:去组织、去形成一种特别幸福与纯洁的生活方式;你要向那方面修养——但是,无论什么来到,你都要以广大的信任领受;如果它是从你的意志里、从任何一种内身的窘困里产生的,那么你要好好地负担着它,什么也不要憎恶。

子今:刘老师很久之前就说,你可以读一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我很浮躁,看了几页没看懂就没有看了,从准备考研到确定签工作,我终于又想起要看书。一切都要亲身生活吧,对于我的迷茫、浮躁、纠结,我要一次一次失败,逃避、再尝试,再失败,再逃避、再去紧张地面对,每天晚上对那些揪心的不舍,无奈的放弃和一次一次在内心升起的“我还想继续学习”说“世上最好是明天”。这是年轻必须要有的等待吧,需要我在漫长的日子里不断修养以等待能够解决问题的那一天,然后想起刘老师,想起这本书,看见我的幸福,好好地感谢曾经的悲伤,继续追求那些我舍不得的东西。

文芳老师昨天说:我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重温那些值得感恩的人、事、物,我们将在感恩当中发现美好,发我们也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化解那些郁结于心的坎坷与苦难,我们将在直面苦难当中获得更多勇气,力量和智慧。

子今:我的一生才刚开始,我还需要很长时间耐心解决所有问题,同时获得追求内心向往的勇气。

我给她的回应是:

@子今 一切都要亲身生活……去组织、去形成一种特别幸福与纯洁的生活方式……

里尔克在这里强调的“亲身生活”,既包含了对现实,对当下的观察与体会,也包含了根据这种观察与体会去行动,还包括了行动之后继续的观察与体会。正是在这种螺旋上升的“生活”中,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满,人对生活的体察也越来越丰满——这些是写作的基础。

#一天一句一百字#读书分享009

书名:《相约星期二》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

译者:吴洪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分享:锐哥

坐标:汕头

“你知道,米奇,因为我是个快死的人,所以人们才对我感兴趣。”

“原因在于,”他说,“人们把我视为一座桥梁。我不像以前那样活着,但我又没有死……我类似于……介于两者之间。”

“我已经踏上了最后的旅程——人们要我告诉他们该怎样打点行装。”

当时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深深被感染,它唤醒了我对教师特质的某种想象。主人公莫里教授也说,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写着:一个终身的教师。这句话表明他的确当之无愧。他的强烈的教育意识,让他敏锐地把走向死亡的过程,变成了一门课程。以此,他超越了对死亡的恐惧,转向对缓慢而耐心的死亡过程的研究,观察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的,并进一步达成了与人们更深的联结。

教学,让教师从容超越死亡。

@锐哥 想起兰州的陈希良说的一句话:啥叫课程?比如萝卜,先出个规划书,然后选、种、育、拔、切、晒、制、品、画、记、议、评。

课程与生活是融为一体的,与生命成长是融为一体的。

#一天一句一百字#读书分享010

书名:《儿童的人格教育》

作者:(奥)  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

译者:彭正梅  彭莉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分享:程华芳

坐标:江西 上饶

摘抄(第四章):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

读到这句话我有三点理解。

首先,每个人都追求优越。在任何环境下,人的本性是忍受不了长期低下、屈从、被轻视、被轻蔑……这种自卑情节必定激励他从某一方面获得补偿。而“某一方面”是积极的也会是消极,因此会出现正常儿童与问题儿童。

其次,有益的追求就是对社会有利的行为。任何值得称道的成就都是符合社会利益的,事实上,有价值的伟大的行为不仅对自己有利还对社会有意义。而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这种社会情感。

最后,孩子的社会情感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渴望优越感表现出的行为不一定都是符合社会利益的,对自己有利。有的孩子会有过分的雄心,有的会产生嫉妒、不和谐的性格,有的丧失了勇气,甚至是退缩不敢前进等。而教育者就需要有敏锐的眼光,从孩子的表现察觉出他的人格特征。

想起张文质老师说的“孩子的成长其实很艰难,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挠、各种困难。”现在看来,真正的教育对孩子能长大成为完整、幸福、美好的人具有重大意义。

@程华芳 分享的非常棒哦!

前几天听薛兆丰的经济学,他说,经济学建立在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四大问题之上。这四大问题就是:资源有限、时间不够、相互依赖、需要合作。

我立马就想到了阿德勒说的“三大限制”(经济学把人与人的关系拆分成了依赖与合作两种)。

人对三大基本限制的超越,从阿德勒的分析来说,是人的本能使然,也是最有益于“人类全体”的行为。

阿德勒所说的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与我们的学校德育中倡导的类似口号,应该有所区别。前者是源自孩子自发的意愿,后者可能源自学校和老师的反复灌输。

#一天一句一百字#读书分享011

书名:《正面管教》

作者:简·尼尔森

分享:陈文芳

坐标:福州

摘录:你的言行背后的感觉,要比你的言行本身更重要。

昨晚橘林教育研究院推送了一篇文章,谈的是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家教智慧,我在转发时,摘出了其中两条:①“他从来不暗示我,他想让我成为什么人”;②“他教育孩子们好好学习,但并不是一定要读书才好”。今天细读《正面管教》时,读到这句话,让我对第①条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句话让我开始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说出看似宽容的话语,其目的真是“宽容”吗?在宽容的外衣背后,是否隐藏着控制、羞辱?

比如,孩子做了某种不那么好的事情(可能是把玩具弄得一团糟,可能是没有按父母的指引做了错误的事,做了失败的事),父母在教育时,经常会问:“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控制型父母说这句话的时候,话语背后的目的是要求孩子必须说出父母心中的那个答案(教训)。如果孩子没有说出父母心目中的答案,父母就会以“真的吗”“还有吗”这些“假性”追问来(强制)引导孩子,迫使说出“正确的”答案。长期的控制型问话,可能带来两种形式的坏结果。一,孩子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迎合父母,他们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讨父母开心,很难从自身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成长本身带来的快乐。二,要知道,孩子能够敏锐地洞察、感知到父母言行的本意,因此,他们也可能会选择抗拒父母的控制。如果父母的力量不够,父母反而会被孩子给控制住;如果父母的力量强大,孩子一开始会持续反叛,直到他们的力量消耗殆尽,最终变得逆来顺受。

宽容而有原则的父母,话语背后蕴藏的是好奇与接纳——对孩子脑海里的新想法感到好奇,同时接纳各种奇奇怪怪、不合常理的想法。他们愿意与孩子一起,尝试理解与探索这件事,并充分扩展对这件事的认知边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63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5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42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7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3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9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68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4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7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71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27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21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7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7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1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15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