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疫情期间,当时有种读不下去的感觉,就此打住,直到有一天突然想起来或许思维导图可以帮忙,才又读起来。
这本书令我第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是12个前提中的几个。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读到这句话就开始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控制型的老师,然而答案真的让我有点羞愧难当。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还算民主的老师,会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允许他们犯错,欢迎他们有不一样的观点。但是当我静下来与心对话的时候,赫然发现自己有时候发脾气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按照我想的去做,这不就是想要控制他们吗?我曾经比较气愤很多家长一直在控制自己的孩子,在跟家长交流的时候一直在提醒他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独立的人来待。然而我竟然在内心深处不自觉的想要控制他们,这一点,我需要改变!因此今年开学以后每天晚上自省的第一条就是我有没有乱发脾气,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慢慢改变内心深处对学生的控制欲。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作为老师,我们可能习惯性的讲道理,有时甚至不自觉的好为人师,别人不接受的时候反而认为我是好心你为什么不接受。但其实我们讲的很多道理学生都已经听过几百遍了,用他们的话说他们早都会背了。他们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切身的感受。我们都知道他们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并没有真正的认知这个道理,而决定行为的正是认知。最近比较热的正面管教,其实就是在运用这个道理。学生最需要改变的是认知,而认知其实从实践中才会更好的获得。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这句话类似于《沉思录》中的一句。第一次看的时候可能觉得不对不是这样的,我们的世界就是我们看到的样子呀!可是当你真正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可能真的不一样。比如我觉得我周围的人很好,可是作为我周围的人的其中一员,他可能会觉得不是这样的,他可能会觉得哪哪不好,其实这正是由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的,这就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你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映射,100个人心中有100个哈姆雷特,那100个人的心中就会有100个世界,甚至101个世界。现在的社会有点着急,人的欲望很强烈,我们如果想要一个安全的平和的世界,首先就要降低至自己的欲望,降低自己的期待。这样,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这句话,我觉得就是很多老师教育方式的写照,有些老师会抱怨说我告诉你100遍了,你怎么还是这样你怎么就是不改,那我我觉得作为老师这个时候就需要反思自己,当我们这种用一种方法发现对孩子一次两次都没有。都没有效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改变,如果没有效果本身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这种方法无效吗?我们需要做的不应该是改变自己的做法呢,如果从一直在重复重复思考,肯定只能19的结果学生也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所以这也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地方。
这本书还有很多精华的地方,它改变了我的一些认知,让我重新思考一些事情。重塑心灵,重塑的可能是认知,人的问题基本都是认知的问题,期待更多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