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做股票、基金、期货…等理财是赌博的行为,是冒险的行为,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有很多人对金融市场的了解是片面的,是不完备的,也仅仅是停留在初始阶段。
我有自己的一个观点,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挣钱方式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我觉得存在就是合理的。假如我们不能接受一种存在的行业,那也仅仅是因为我们自己认识方面比较浅薄,仅此而已,没别的理由。
所以我们要想对于世界万事万物都接受下来,能宽容的看待,全面的了解我们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毛主席他老人家活着的时候也经常说:要活到老,要学到老。
这些年其实我们中国的金融市场在管理上已经比较完善了,想在金融市场上生存下去,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很难,关键是自己的格局在哪个位置,关键是自己有没有一直学习,一直完备自己。
前两年中国市场也确实让老百姓吃过亏,其实老百姓是怕了,与其说是怕,其实还是因为不能真正了解。金融的确能让人“入魔与成佛。”
今天呢,我不讲那么多,就想给大家讲三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传达三个意思,然后咱们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下,我觉得对于以后在金融市场上顺风顺水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一,“不要怕与不后悔的故事。”
在一个农村,有个年轻人读了些书,在村子里认知上相对其他人来说比较完备,有一天觉得在农村工作比较无聊,想出去闯荡一下。
然后去征求村长的意见,村长只说了“不要怕”,三个字,还剩三个字说等他归来的时候再告诉他。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眼间这个年轻人早已一头白发,于是返老还乡,他想起了20年前那个约定,于是去找年迈的老村长,很不幸,老村长不久前已经去世到另一个世界了。
值得庆幸的是,老村长给这个“年轻人”留个一封信,这个“年轻人”拆开一看,赫然只留了三个字“不后悔。”
假如你想在金融市场分一杯羹,在这个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必须要跟“恐惧”说拜拜。要敢于直面“战场”。(请原谅我把金融市场比做“战场”)
二,古老的塔骨牌故事。
那个时候有一种赌博是这么玩的,从1到36个数字中猜点数,假如能猜得到,按1比35赔付。
有个人玩了几十年一直没赚到钱,也不想劳累与这方面了,最后他拿着36个小红包过来,跟老板娘说,这可能是他一生最后一次痛痛快快地玩一次。
等将要公布点数的时候,这个“玩家”说自己要上厕所,在途中落下了一个小红包,上面显示是15号,之后又归还了这个玩家。
为了挽留这个玩家,同时庄家也需要这个玩家,把开的点数定成了15号,最后庄家破产。
巴菲特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当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别人恐惧的时候我选择贪婪。”
三,小偷家的故事。
小偷的儿子长得尖嘴猴腮,人也是干巴巴的,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小偷的儿子在气场上就把他爸爸给比下去了。
有一天小偷儿子要求父亲传授他偷盗的本领。小偷随后就出去踩点去了。
第二天晚上,小偷带他儿子去“狩猎”去了。在一家富豪的外墙上打了一个洞,两个人潜入了富豪的储藏室。
小偷建议他儿子到储藏间寻找贵重物品,自己在门口把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偷儿子刚进去,就被小偷反锁在储藏间里了。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小偷还大声喊道:“你们储藏间进小偷了。”说着,小偷从外墙打的那个洞里跑了。留下他儿子在储藏间瑟瑟发抖。
这家富豪派管家拿着蜡烛去储藏间抓小偷去了,管家刚进储藏间,小偷的儿子猛地从他身后吹灭蜡烛,趁着黑暗也逃之夭夭。
回到家,小偷儿子刚开始抱怨爸爸,不教他偷盗,还把他留后面。小偷语重心长地对他儿子说道:“你已经学会偷盗了,你不是已经从富豪家跑出来了嘛。”
人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要时刻学习,学会规矩很重要,在规矩的要求范围之内乘风破浪,“游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