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牧场》李娟
“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生活,在乌伦古河南面的荒野深处,没有城市,没有建筑,甚至没有人群,手机信号也只有偶尔闪出的一两格。却有着成群的牛羊,有漫天的大雪,有自家做的酸奶和胡尔图,那里的人们也有另一种幸福与安宁。
在《冬牧场》中,李娟记录了她跟着一家牧民一起深入荒野生活的一整个冬天。从日常生活的食物、作息,到那些我们想象不到的劳动(放羊、背雪、找骆驼)。她用一篇篇散文把游牧生活像VR一样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看完整本书,甚至能感受到冬窝子里火炉的温暖,让人止不住地想再靠近一点。
李娟的文章被赞为:“本世纪最后的散文”。她文笔朴实而充满灵气,字字句句体现着自己对天地万物,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感染力很强,可读性也极高。
翻开书页,也是打开冬牧场的大门。闭上眼睛,雪花便会飘来身边。
2、《熊镇》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社会是什么?社会是我们所做选择的总和。”
熊镇是一个小镇,它偏远、落寞、冬天很长,雪很多,镇上的人们懂得沉默和忍耐,将冰球运动视若神明。
然而,当女孩掉落的纽扣撕碎夜晚的宁静,所有人不得不面临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活?如何爱?我们在相信什么,又在守护什么?
当正义与利益,或者说当正义与信仰发生尖锐的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
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巴克曼此次描绘的是群像,铺开排面很大,但每个人物都丰满而真实,像一幅巨大的油画,初看惊艳于它的壮阔与华美,再细细看去,每一处笔触、每一个颜料迸溅而出的点都是那么美,令人百看不厌。
3、《外婆的道歉信》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跟死亡讲道理很难,对你爱的人放手也很难。”
你相信童话吗?
在外婆的国度中,7岁的爱莎是最勇敢的骑士,通过一个个任务慢慢成长。直到外婆离世之前,交给她了最后一个任务——代替外婆去送一封封道歉信。
这一封封信写满了外婆的爱、思念和对世间的不舍,也带领爱莎一步步走近真相。原来童话不只是童话,更是外婆的回忆。
4、《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失去某人之后总是会有一些奇怪的细节惹人怀念。都是极小的事情:她的笑容,她睡眠时翻身的样子,为她粉刷房间”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用书名就能概括。
在妻子去世后,欧维感觉自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却总因为种种突发事件耽误了自杀的计划,以至于在不知不觉中继续生活了下去。
我们说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是否优秀的标准便是它能否引起共鸣。巴克曼的作品同样真实,但与很多作家擅长反映现实的黑暗不同,他更注重社会的光明面。人们都说瑞典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这一点从他的字里行间也有所体现。他的文字总是像童话一样温暖而令人沉醉。
看过他的书,我们会突然发现那些美好的、理想的东西,其实也很容易触及人们的心底。
5、《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
“哪有人会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书中讲述了少年渡边在成长路上的摸索与抉择,描写了他对爱、对性、对生与死的思索。所以这本书也很适合与渡边同龄的人(十九、二十岁)。
渡边面对着一个很多人都曾有过的选择——温柔而绝望的、内心不健全的直子,还是直率活泼、充满生命力的绿子?
在我看来无论是怎样的选择都不为过。其实在整本书中,无论是渡边本人,还是他身边接连自杀的朋友,或者他身边的其他所有人,他们都在这个年纪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书中,村上春树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这些在渡边的心中或许也不甚清明。
不过没关系,他还年轻,书外的我们也还年轻。而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第一次读的时候可能不懂,但是在未来的日子里,总有几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恍然醒悟——哦,原来那句话是这个意思。
村上没说完的话,就让我们在生活中补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