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共看完了55本书,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心情和状态,随心所欲的在享受阅读这件事。2017年年底关注的两位博主——@Grace郭琳静和@luluto皮皮,两位在一定程度上帮我构建了我的2018年书单,其中@Grace郭琳静代表HOW TO类书籍,让我开始愉悦的接受并享受阅读HOW TO类书,让我更有意识的建立体系性和结构性,也更注重个人标签的输出式与分享式建立;@luluto皮皮则让我更多看到“文学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与包容”。用装修房子来打个比方,@Grace郭琳静及其影响就像硬装,@luluto皮皮则是软装,缺一不可。同时鸣谢微信读书app将读书变得像喝水一样随时随地。
从读书速度上来看,三月跟着Grace在高效阅读实践营玩耍,刷完了11本书,十月和十一月进入主题阅读都保持了高速度,六月完全随心所欲在放羊。
从内容上来看,可以概括为两个主题和四位作者。其实,牵强一点可以概括为三个主题,主要从下半年开始进入主题阅读,前两个主题分别为“如何阅读”和“理财”,第三个牵强的主题就是“恋爱甜文”。大概是因为年底更容易觉得冷清,所以十二月全月都在看言情类,尤其是看完肉搭子推荐的P大的《默读》之后,看得几乎每天都在喊:老子想谈恋爱(超大声那种)!四位作者则分别为李娟、是枝裕和、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和埃莱娜·费兰特,全年五星书单全部由这四位作者包揽。
关于主题阅读
对于体制内且思维逻辑性又差的我来说,How to类的书籍每月必备,鸡血类的便于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清理,时刻提醒年初列的wish list是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一个一个完成的;操作类的则助于构建自己的各种模块和模板,不管是思维,方法,还是技能。
下半年主题阅读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如何阅读。
读书谁不会,认字就行。但其实不管是读什么类型的书,多多少少的都会给你留下点记忆,至于留下怎样形式的记忆,用哪种方式来装载记忆则是自己决定的。特别喜欢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把“读书”比作成“做饭”,非常生动又贴切。做饭大家都知道呀,首先定下好一顿饭要做什么主食,什么菜,需要哪些食材、调料,然后采购,加工准备食材,用煎炸炖煮炒哪种烹饪方式,做出来用哪种餐具,怎么摆盘,最后全部端上桌。“读书”也一样,选书、购书、阅读、记录、输出还有活用。用做饭这种比喻,更突出了输出与行动的重要性,“把读到的东西如何端上桌”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2018年五星书单
文学类的书籍如蒋勋所说:文学不是励志格言,不是非黑即白的答案,文学是对生命真实现象的理解与包容。与其说盘点五星书单,不如说在推荐我心目中2018年的五星作者。
1.李娟
“我们一板一眼,一步一印,平实稳妥地经历着寒暑岁月。谨遵自然的规则和传统的戒律。像初生牛犊,虽然什么也不明白,却什么也不管,自顾自地成长,犯犟就是一切……”
2016年年初从票圈看到了一篇李娟的文章,叫做《我的阿勒泰,有大雪五亩》,做为睡前读物,却笑到床抖。2018年暑假期间一口气看完了《冬牧场》和《羊道三部曲》,就像读三毛的感觉,说不清哪里好,但反正就是好,不接受任何反驳的那种好。三毛把撒哈拉那片让人神往的土地上的日常生活用最平实的语言立在人们的面前,李娟同样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人仿佛置身于新疆这片土地上,一起跟着羊群追逐融化的雪线迁徙,在冬窝子里度过漫漫冬日,在春牧场和夏牧场上整日劳作,盼着加玛回家,等着邻居做客,“看到夜色继续从大地向天空升涨,小半个月亮斜搁在西南方向的天空上。雪地晶莹闪亮。天上是深蓝的星空,地上是白色的星空”。多美啊!
2.是枝裕和
说实话,这并没能消解我对父母抱有的种种悔恨,或是填满我心中的空虚,没有那么好的事。失去的终究还是失去了。只是,当我有了两个小孩,就不得不考驾照、买车。如此看来,种种事情也许只是换了一个形式,换了对象,但还是会不断地重复下去。那并不是快乐或悲伤这种易于理解的感情。也正因为它是如此难以理解,所以我觉得它说不定与人生这东西十分相近。
初次接触是枝裕和是因为一家和其电影同名的淘宝店铺,大概八九年前,因为被衣服风格吸引点进网页,听到了来自电影《步履不停》的配乐。然后看了电影,接着看了《海街日记》,还真的去了镰仓在电影里一处拍摄地打了卡。
今年陆陆续续看完了文字版的《步履不停》《奇迹》《如父如子》和《比海更深》,秉承了他一贯的风格,那就是呈现真实的生活,呈现生活的细枝末节,旁观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书里不去审判任何人,也不给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而是让旁观者——读者或者观众把问题带入自己的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才是真实的,那些生活最平常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步履不停》里面实际上只是描写了一天当中发生的事情,家人的相聚,做饭的画面,细碎的对话,入髓的记忆等等平淡日常却读起来格外动人,三代人地背影浓缩在文字里。人生的那些来不及让人如鲠在喉,永远无法弥补那些遗憾与悔恨。
如今是枝裕和凭借《小偷家族》登顶戛纳,让人有了更多的期待。
3.费雷德里克·巴克曼
“我希望你知道,你肯定不是唯一的人,想要过放纵不羁、不负责任的生活。”
第一本读完的是《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同名电影也在通勤路上看完。从书一开头因为失去爱人,就决定去死并且不断尝试各种自杀方式的古板固执的“讨厌老头”终于在结尾去世了,但是却让人潸然泪下,谢谢你欧维,“问候索雅,谢谢她把你借给我”。
接着看完《清单人生》,发现书里那个一开始固执又一板一眼的老太太玛丽,最后让人特别喜欢的这种桥段,好像欧维,一看封面原来是同一位作者,大呼惊喜。玛丽在结尾开着车远去,她没接受眼前的人,也没回到丈夫的身边,她去过她自己的清单人生去了。
直接搜作者的名字,又接着看完了《外婆的道歉信》,里面是可爱“幼稚”的老太太,为自己的叛逆孙女打造出一个童话世界,用一封封道歉信告诉着小女孩过去的故事和所有的爱。书里还惊喜的发现了按清单办事的“讨厌”的玛丽。
三部书不会让人相信作者出生于1981年,那种对人物的描写,情节的设计,会让人以为是长者才能写的出来。三部书里的故事都在发生小城镇,都有固执且坚持有自己标准化做事流程的老年人,也有青春叛逆的小朋友和青年人,作者看似重点关注了这种“隔代友谊”,实际上书里隐含环境在人成长过程中塑造的人的性格。我们开始总是互看不顺眼完全无法交流,最开始都特别别扭,但最终了解彼此之后,都发现我们爱着彼此,只是送达爱的路途有点曲折。
4.埃莱娜·费兰特
“但你不一样,你是我的天才朋友,你应该比任何人都要厉害,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
埃莱娜·费兰特,是意大利最受欢迎也是最神秘的一个笔名,“她”从2011年至2014年发表的《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四部共计将近100万字组成了“那不勒斯四部曲”,在豆瓣近年的年度书单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而《我的天才女友》也在2018年由HBO搬上了屏幕,色调出奇的压抑又好看,两个女孩是灰色城镇里的唯一色彩。
四部书虽然讲述了两个女孩从童年、少女、青年、中年到老年的友谊,但是读起来并不轻松,我也只读完了前三部。两位女性在二战后那不勒斯穷困的社区里成长,在原生家庭的影响里成年,在整个社会大趋势中不断分分合合,书里一点都没有婊里婊气的“闺蜜情”,反而毫不粉饰两人之间相互的冲突、嫉妒,但又是彼此心目中的“天才女友”,也是彼此最恨的敌人。那种又爱又恨又嫉妒又羡慕的女性友谊,大概女生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每次读的欲罢不能的情节都是和莉拉有关,只要她出场整个节奏都是快速的,场景交替频繁,让人揪心,又让人急于想知道她接下来会做什么;相反,只有莱农的部分,会让人觉得虽然生活没有那么动荡,但却是混沌的,只有和莉拉在一起的莱农才是清晰的。
作者并没有仅仅关注女性友谊,而是在社会大背景下通过两位女主人公不断的探讨着女性的价值。新的一年准备看完四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大概会伴随着对莉拉消失的恐惧大概也会伴着结尾读完。